
该回答被推举为
「 最佳回答 」
严格来说,惠民保并不算是新鲜事了。
它的“祖师爷”诞生于 2015 年,由深圳医保局联合平安养老推出,名字叫做“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但并没有在全国激起浪花。
直到 2020 年 3 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给惠民保按下加速键:

国家这份文件的意思是,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医保体系。
老百姓只靠医保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商业保险的加入。因为医保支付压力过大,筹资水平仅占 GDP 的 2%,却要支付 6 成以上的医疗费。
于是,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纷纷入局,由政府站台,推出让人天然有信任感的惠民保。
这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花两三斤猪肉钱,就能买一份高额医疗险,当然是好事,政府也可以借力做一些政绩。
但白菜价的价格,连八九十岁的老人、得过癌症的人也能买,保险公司是做慈善吗?
俗话说,商家无利不起早。不论是保险公司还是第三方,他们入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品牌宣传:政府的信任背书有助于品牌宣传,进而加速获取客户市场。
- 用户转化:成为惠民保客户后,保险公司后续推荐其他业务,进行客户的二次开发。
- 政府关系:保险公司还希望借此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寻求将来的合作。
- 获取数据:在项目过程获取数据,用于产品设计,以及核保、理赔时的把控。
另外,和惠民保合作的特药公司,希望多一条销售渠道;负责推广的第三方机构,也希望从中赚取服务费,分得一杯羹......
说到底,商业不是在做公益,就算有暂时的“赔本赚吆喝”,也是有利可图。
发布于
2022-10-13
693
0
免责说明:以上内容为江南app官方下载苹果
意见,仅供参考;如涉及到产品信息及赔付条件,以保险公司最新产品条件具体约定内容及承保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