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车险事故中,如果被认定为“次责”(次要责任),赔付通常会按照责任比例进行划分。以下是次责赔付的一般流程和原则:
1.责任认定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和相关证据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事故各方的责任比例。次责方通常承担较小比例的责任,例如20%-40%,具体比例由交警判定。
2.保险赔付范围
-交强险:交强险是强制保险,无论责任大小,都会在责任限额内先行赔付对方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次责方的交强险不足以覆盖对方损失,次责方需按责任比例承担剩余部分。
-商业三者险:如果次责方购买了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会按照责任比例在保额范围内赔付对方的损失。
-车损险:如果次责方的车辆也受损,且购买了车损险,保险公司会根据责任比例赔付次责方自身的车辆损失。例如,次责方承担30%责任,保险公司会赔付次责方车辆损失的70%(对方承担30%责任)。
3.赔付流程
-次责方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相关材料(如事故认定书、驾驶证、行驶证等)。
-保险公司根据责任比例计算赔付金额,并在保额范围内进行赔付。
-如果次责方未购买商业三者险或保额不足,次责方需自行承担超出部分的赔付。
4.注意事项
-次责方的赔付金额会根据责任比例和保险保额进行计算,可能涉及自付部分。
-如果对方全责,次责方无需赔付对方损失,但对方需按责任比例赔付次责方的损失。
以上是车险次责赔付的一般规则,具体赔付金额和流程可能因保险公司条款和事故情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