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赔是所有人都关心的事,我们提到了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或多或少会调查一下,确保事故的真实性。那保险公司是如何进行理赔调查的?他们真的什么都能查到吗?
案例:
2008年10月25日,40岁的吴女士投保了某重疾险,保额10万,健康告知表示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4个月后,2009年2月13日,吴女士因为乳腺癌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并提供医院诊断报告。
大家可以发现,吴女士的保单购买时间不足4个月,况且,都知道前3个月的等待期是不赔钱的,这吴女士刚过等待期就来理赔了,保险公司肯定不放心,要严格查一查。
保险公司先是去了吴女士就诊的医院,查到了病历记载:早在半年前就因为左乳有肿块去检查过。
2009年1月22日在另一家医院就检查出了左乳异常,被要求住院,但吴女士拒绝了。
注意,2019年1月22日这个时间点,吴女士的重疾险还没过等待期。
很明显,吴女士等待期就出险了,但是故意拖延了时间,等待期后才就诊提供病理报告。
在这个调查后,保险公司跟吴女士也面谈了,不过吴女士陈述自己是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乳房肿块,当时直接去了就诊医院,否认在其他医院就诊检查过。
对于吴女士的不诚实,保险公司无法判断吴女士到底是等待期出险还是投保前就隐瞒了疾病。
所以还排查了她的居住地和工作地附近的其他医院,走访了吴女士的公司,问询公司体检情况,走访了社区卫生服务站,问询普查资料……所有吴女士可能去的医院,保险公司都查了。
最终给出了理赔结论:吴女士是在等待期出险,经协谈该案件最后以解约,全额退还保费结案。
就医记录作为个人的隐私,保险公司说查就能查么?
其实在我们投保的时候,就授予了保险公司这个权利,在投保须知里面就有说明,保险公司可以查询、索取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所以,在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如果有疑问,是很容易就查到相关资料和证明的,吴女士的一点“小心机”,在保险公司面前根本就没办法隐瞒。
当然,要是遇到专业的骗保,也一样逃不过保险公司的调查,再看一个案例。
案例:
高先生是一名医生,在自己的医院私下拍片检查出可能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太太是保险公司的一名业务经理,由于职业的敏感性,两夫妻意识到发财的机会来了。
在太太的指导下,2016 年 5 月到 9 月高先生先后在当地 13 家保险公司投保了多份重疾险,总保额高达 790 万。
2017 年 2 月刚过等待期,高某就进行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术,并向 13 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高先生短期内买了多份高额保险,也引起了保险公司的怀疑,申请理赔后,保险公司委派公安局和医学专家逐一排查 2016 年 9 月前的甲状腺就诊人员。
大海捞针,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从 3 万余条就诊信息里识别并揪出高某隐藏的虚拟身份。
这宗保额 790 万近乎完美的技术型犯罪,最终被侦破。所以即使用假名就诊,也是能被调查出来的。
从吴女士和高先生的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调查是很严谨的,必要时候也会协同多方力量合作。
因此,在投保时,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能隐瞒自己的病情。
像高先生这样故意不告知的,涉嫌欺诈,保险公司是肯定不会理赔的。当然,还有的情形是无意的,很多人在投保时忘记了自己身体的一些毛病,如果所理赔的疾病与之有关的话,理赔的时候难免会有纠纷的。
对于到底是故意还是无意的,保险公司会有合理的查判。
总之,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想着自己不说,保险公司怎么会知道的。在理赔时,最后损失的肯定是你自己的利益了。
那可能有人担心,如果我就是运气不好,买了 50 万重疾险,刚过等待期就出险了,保险公司会不会借着调查为由,不愿意理赔?
肯定是不会的,保险公司的从严调查,并不意味着拖延赔付,每个案件要视其具体情况分析,各家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在意理赔速度的。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保险合同,合同里对理赔时间有详细的规定:
本公司在收到保险金给付申请及上述有关证明和资料后,将在 5 日内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在 30 日内作出核定。
也就是说,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必须在 30 天内给一个结论,以调查为名恶意拖着不赔。
甚至还有些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理赔,都不需要提交纸质报告了,只要拍照上传就可以了,免去了来回跑的麻烦,这也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用心。
太多的偏见都源于不了解,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觉得保险是骗人的。卖一单保险和理赔一单保险,在保险公司眼里,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理赔调查不过是对每一个案件负责,对于普通人,不是恶意骗保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只要符合合同约定的,肯定都会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