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在哪里

文章来源: 微信公号二不嘟的观点 转载已获授权 笔者曾经在《互联网保险场景化深度研究》中提到过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极其重要的理论,即长尾理论,近日,重温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保险“热门”现象背后的原因 与其他行业相同,保险行业也有其“热门”现象。翻开各家保险公司的销售产品结构来看,传统的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基本上占据了8成以上的销售额,而产品单一的保险公司更有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我把保险“热门”现象的归因于以下: 一是成本的限制。在过去营销为王、渠道为王、人力为王的时代,如果一家保险公司不去经营这些传统产品而另辟蹊径,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满足微小需求的产品,比如航意险、航延险等等,带来的边际收益完全不能够覆盖不断增长的边际成本,多样化产品的销售并不经济。而正是基于巨大的销售成本和消费者教育成本,保险公司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变得越来越谨慎,大部分险企均采取了跟随巨头的策略,扎堆进入热门市场,这也导致了整个市场产品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由于缺乏准确数据的支持,保险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无法通过建立更加精确的模型来制定更加合理的产品条款和价格。因此,保险产品的范围或者说长尾部分的生产并未形成。 二是保险消费者意识的限制。中国民众的保险意识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再加上前期的一些比较坏的影响,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存在的。消费者对于寿险、意外、健康险这种与自身风险息息相关的热门产品尚且存在较大的疑惑,更不用说那些比较特殊的保险了。因此,保险产品的长尾并不存在大量的需求者。 互联网给保险的长尾时代正在开启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全方位、多角度的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保险行业,也不例外。从整个行业来看,互联网带给保险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市场边际的扩张,也就是长尾的出现。 一是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信息渠道。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信息传播的巨大影响。从保险来看,无论是产品信息内容的广度还是深度,产品信息传播的时间还是效果,都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社会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在信息不断丰富的影响下,消费者的保险意识空前的加强,消费倾向在不断上升,消费方式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开始逐渐寻找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属于长尾范围的产品。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丰富的数据资源,保险企业也能够更加精确地研究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而不是更热门的产品。 二是互联网带来了全新的销售渠道。目前来看,保险市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最主要的还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渠道来看,无论是传统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新的互联网分销网站以及场景化的流量平台,都是很大程度的拓宽了保险与消费者接触的广度。而正如《长尾理论》里所说的,这种渠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边际成本的递减接近到零,这也使得那些边际收益较低的险种产品有了销售的可能。 互联网保险长尾发展的未来 实际上,很多互联网保险的行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碎片化的概念,即通过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来实现市场的开拓,这也是长尾理论的核心所在。市场上开始出现更多的、更有个性的险种。但是,尽管长尾意味着多元、意味着不受限制,但从保险的精算原理来看,一定的规模仍然是必要的。因此,互联网保险的长尾市场发展的未来仍然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产品本质依然是保险。在大数据发展未彻底颠覆保险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保险必须遵循保险的本质来进行,即通过大数法则对风险进行管理。而一些充满噱头的保险,诸如忘穿秋裤险、吃货险等等完全脱离保险本质的产品并不能够归类到长尾市场中。 二是热门之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碎片化并不是简单的热门产品的分解,而应该是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更加适应互联网生态的产品。以退运险为例这款在网购时代才有的新产品完美的解决了消费者退货损失风险的管理,而又无缝对接到了互联网购物的流程中,实现了真正的长尾。 三是丰裕的生产者。目前来看,互联网保险长尾的发展依然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丰裕生产者的限制。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言,这种丰裕将极大可能的始于场景化保险的创新,而生产者就可能来自于c2b以及社群to B端的模式。另外,基于社群的相互保险形态也是互联网保险走向消费者长尾的一个重要趋势。"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