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查;预期收益有玄机

尉迟保维滢
940
前言: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的最终落点往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银行将各种费用直接包含在预期收益之中。统计显示,记者关注的16家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年化在0.08%~1.55%之间波动。最近,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大幅回落的趋势,然而,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却逆势上涨。郭田勇指出,总体看,银行理财产品不但预期收益率下降了,数量也在降。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推出的“惠益计划稳健系列”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从6月底的5.1%,到7月底的5.0%,再到8月初的4.6%,一路下调。业内人士猜测,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银行为了弥补6月份理财产品过高预期率收益造成的损失。

如果该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达到6%,则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超出预期的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将以投资管理费的名义流向 ,银行可以在2000余元的手续费基础上增收2500多元 面对多家银行推出的形形色色的 ,投资者是否收获了明明白白的财富收益呢? “银行理财的投资风险会更小,更有保证吧。”投资人赵女士坐在理财经理对面,笃定地对记者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有些理财投资者,在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过预期收益之后,直接进行投资交易,没有更多地关注相关的费用与合同条款。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的最终落点往往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然而,与之相关联的收费情况,很多投资者常常忘记深入探究。 预期收益有玄机 查阅16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记者了解到,在运作每一款理财产品时,银行都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服务费、管理费及托管费等几大种类,细分之下又涉及销售服务费、托管及保管费、投资管理费、交易费、信托费用等众多名目。 费率越高,银行从投资者收益蛋糕上切走的比例越大,特定情况下,甚至直接将投资者的超额收益收入囊中。 某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介绍说,很多银行公布的预期收益率,往往已经扣除了各项费用。
“投资人能拿到的,也就那么多,低也没有低过多少,高也没有高过太多。” 然而,多数并不能代表全部。也有银行将各种费用直接包含在预期收益之中。 以某城商行为例,投资者购买其任意一款理财产品时,银行至少要收取三种费用,一是销售服务费,二是托管费,三是投资管理费。一些产品还要另行附带上投资顾问费、信托报酬、特别信托费用等收费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这些收费条目一并包含在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率之中,在产品到期时从收回的理财计划资金中扣除。
如果投资者选择该行于8月初起售的“心喜”系列非保本理财产品,进行大额短期理财,以100万元的认购额计算,投资期93天,预期收益率5.00%,按照合约给出的预期收益计算,产品到期时,投资者账面收益应为:1000000×5.00%×93/365=12739.73元。
但产品合约约定,投资者需要按照申购金额缴纳0.3%的销售服务费、0.3%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管理费、0.12%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费以及0.08%理财产品托管费,合计费用约为0.80%。 按此粗略计算,则这款产品剔除这些费用后的预期收益率在4.20%左右,实际可获得投资收益10701.37元,其中有超过2000元归银行所有。 同时,如果该产品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达到6%,则按照产品合约规定,超出预期的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将以投资管理费的名义流向银行,银行可以在2000余元的手续费基础上增收2500多元。
统计显示,记者关注的16家银行理财产品费率年化在0.08%~1.55%之间波动。其中,收取费率最高的是中国 ,部分产品收费费率为1.55%,最低的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费率统一为0.08%。 对于这些收费项目,中央财经大学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银行也要经营,提供的服务理应有偿,银行抽走超预期收益部分作为服务费是可以接受的。”
对此,理财专家徐建明也表示认同,按照金融经营的逻辑,风险和收益共存,理财时银行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获利时收取相应的回报,这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如果处于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自由竞争,收费项目和定价是银行的自主行为,无可厚非。不过,徐建明同时指出,“很遗憾,我国金融体系不是市场定价。”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定价,此时,针对收费项目定价确实需要一定的程序审批和公示规定。 一升一降,蛋糕更小了 研究这些银行最近三个月的理财产品资费说明后,记者发现一个细微的变化。 最近,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大幅回落的趋势,然而,这些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却逆势上涨。一降一升,收益蛋糕的形状分配又出现新的变动。 对比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月份出现了小高峰 ,7月份逐步回落。收益率波动在一个百分点以上,有些产品甚至接近三个百分点。其中,某股份制银行推出的“”聚财宝“现金溢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从6月底的7%,在7月初降到5.8%,到7月底滑至4.2%,进入8月中旬维持在4.3%,降幅明显。 某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坦言:“6月为了完成业务量,大幅提升了预期收益率。
从7月份开始,已经回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了。” 徐建明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6月底银行现金流不足,提高预期收益率,有助于银行吸纳资金。进入7月,政策面发生变化,由紧货币转向保增长,货币充足,银行没有吸储动力,收益率平稳回落。另外,金融体系对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限制有所加强。
最后,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郭田勇指出,总体看,银行理财产品不但预期收益率下降了,数量也在降。 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收取的手续费高低存在直接关联,记者发现,有些银行最近三个月的手续费一路走高。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推出的“惠益计划稳健系列”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从6月底的5.1%,到7月底的5.0%,再到8月初的4.6%,一路下调。而对应的销售手续费率则从0.37%涨至0.78%,与6月相比翻了一番不止。 业内人士猜测,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银行为了弥补6月份理财产品过高预期率收益造成的损失。 徐建明认为,银行盈利模式的趋势应该是依靠服务费而非借助利差收益。参照西方银行来看,完全市场化后,银行收费应该会越来越高。“当银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时,高手续费是合理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还不彻底,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
对此,徐建明给投资者以下建议: 首先,投资者对银行的界定清晰。银行是一个经营性的商业机构,有盈利需要,所以合约要看仔细,不可马虎大意。 其次,银行间存在差异,学会选择银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要考虑收益,而非单纯看表面数字。
最后,投资者要开阔投资眼界。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不必盯着银行死守,学会用脚投票。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有详细的产品说明书,收益测算方面,通常所公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是已经扣除了产品的相关税率以及相关费率的实际收益,但也有银行例外。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应该先看清上述说明,避免“糊涂”投资。

- THE END -
字数:2537
来源:转载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大力水手
核保友好、有机会享更优费率
80851
超级玛丽13号
同种重疾二次赔、核保宽松
80151
达尔文11号
可选疾病额外赔、癌症/心脑血管
79523
i无忧3.0
大保司、核保宽松
69852
阿基米德
重疾补偿金、大公司品牌
69025
哪吒1号
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891
超级玛丽真多次
可选重疾额外赔80%、重疾多次
68741
完美人生7号
女性特定疾病保障、癌症保障好
68542
妈咪保贝爱常在
重疾保额高、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045
青云卫5号
重疾额外赔60%、少儿特疾赔付
68005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