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理个人资产?避免哪些行为误区呢?

可支配的收入越来越多,让老百姓逐渐摆脱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窘境,并开始有了理财的愿望和需求。可是如何打理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渠道不算多,人们的行为误区却不少。
误区一:急功近利型
眼下不少商业银行都开设了理财工作室,由资深专家为客户度身订制理财计划。可几乎每位客户上门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我的钱能增值多少”或者“你们可以給我多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这显然有些太急功近利了。其實,理财并不等于投资。专家解释说,理财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理财的内涵比仅仅关注“钱生钱”的个人投资更宽泛。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家庭自行安排个人资产。目前可供选择的理财渠道主要是储蓄、债券、股票、保险、不动产等等。品種的选择、比例的分配、风险的控制是制订理财计划的关键。如果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可以请理财专家来帮忙。
误区二:过于保守型
尽管股市投资者已有数千万之巨,债市、汇市的投资队伍也日渐庞大,可仍有众多的百姓固守着惟一的理财方式:存钱。“聚沙成塔”“滴水穿石”,是他们所坚持的理财真谛。
确實,在诸多投资理财方式中,储蓄是风险最小、预期年化收益最稳定的一種。但是,央行连续降息加上征收利息税,已使目前的预期年化利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外汇存款预期年化利率更是降至“冰点”。在这種情况下,依靠存款實现个人资产增值几乎沒有可能;一旦遇到通货膨胀,存在银行的个人资产还会在无形中“缩水”。
理财专家建议,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