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医疗结构与国内的不同

加拿大的医疗结构与国内大不相同。国内看病都是直奔医院,医院越大,名医越多,各位大夫的照片、职称、挂号费都在布告栏上,患者可以自行指明挂号求医。但是,加拿大的医疗结构是以家庭医生为初级筛网,生病都要先造访他。一位家庭医生大约要管理数百到两千个患者不等,可应付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的常见病,在不得其解释才会转专科进一步确诊。看病前需提前预约,等待的时间根据病情的缓急而定。轻病患也许在等待看病的期间就自己痊愈了,重病患可能需要自己或者叫救护车去急诊室。但是,也有可能在急诊室等待几小时后被诊断为非急危者,又被打发回家庭医生那里复诊。
需要注意的是,在加拿大,是不可以自己去看医院各专科的。所以,能寻到一位可靠的妙手郎中作家庭医生是非常重要的。加拿大的家庭医生是由专业组织“医学会”根据该年度退休以及外流的大夫比例来决定每年各医校的招生数,为了保证毕业生们有职位、高收入,校方不乱扩招,导致医师短缺,而且很少愿意接受新病人的。选个家庭医生并非易事,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亲友口中介绍。若没人推荐,可以在网站上查询医家的信息。看家庭医生是还有一个规矩:一次问诊只能看一种主要的病症。比如感冒发烧,本次就只对付这一症状,想再看失眠、脱发、或肾结石、月经不调等需下次再预约来看。
据说,是因为病患太多,才不得不限制每位的时间。在医所候诊时,也至少要要等一到两个小时,可以带上书籍报刊等消磨时间。OHIP健康卡包含了看家庭医生的所有费用,但是看中医,病人需要自行掏腰包,医馆也是自负盈亏。由于外籍医学背景的郎中和洋中医的水准层次不齐,难以确保其医疗品质,所以省府立意设法监管:原先所有专业协会的成员都要到新成立的中医管理局登记,考两个试,及格后才能合法开业。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