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险税优政策将出台;或提高退休金缴费年限

郑秉文称,“我国商业性养老保险投保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税收制度的制约,税收优惠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不过,据其透露,商业养老保险税优政策即将出台,时间预计在12月底。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11月29日,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所谓职工养老储备,即职工在工作期间已经积累和即将积累的用于养老目的的各种权益、现金流和资产。“职工养老储备”不仅取决于已经积累水平,更与养老金增值水平相关。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接近评级基准第三档(基本水平),表明基本满足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分析,一级指标(充足度、稳定度和认知度)中,稳定度最高,指数值为62.6;充足度次之,为59.2;认知度最低,为56.6。 其中,中国养老储备指数反映出的行业、企业养老储备指数不平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不协调等问题尤为突出。 对此,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建议,“未来,提升职工养老储备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大幅增加企业提供的或个人自行购买的各种商业性保险和年金产品;二是重构家庭大类资产配置,降低银行储蓄和不动产偏好;三是要在现代保险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全社会福利观念的根本转变,不能再过度依赖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应该尽快倡导并形成市场福利主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福利体系和制度架构。” 郑秉文认为,我国商业性养老保险投保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税收制度的制约,税收优惠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但他透露,商业养老保险税优政策即将出台,时间预计在12月底。 国企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最高 在分行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中,“金融业”和“采矿业”最高,同为62.1。紧随其后的是“房地产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测业”,分别为60.8和60.7。而“住宿和餐饮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最低,仅为57.4。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较高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主要得益于较高的收入水平,采矿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测业主要得益于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较低的住宿和餐饮业等,可能与行业正规化程度较低且收入不稳定有关。” 具体到企业类型,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更是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的是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63.8。 报告分析称,“这符合民众对国有企业的通常认识,即国有企业员工不仅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而且工作相对稳定、其他保障措施相对到位,因此充足度和稳定度都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员工。不过,国有企业社会竞争性并不充分,职工忧患意识相对缺乏,因此认知度较低。” 其次是外商投资的企业代表处和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分别为63.0和60.7,皆高于36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内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最低,分别为59.5和56.1,影响了整体水平。 另外,不同规模的企业,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差异也比较明显,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10000人以下的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也相应增高,但对于10000人以上的企业而言,却没有继续这一趋势,“原因可能在于线下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属于大型制造企业的一般职工,从而影响了相应人的指数数值。” 社保三支柱模式不相协调 三足鼎立的局面,迟迟没有出现在中国社保三支柱模式中。 从调查情况来看,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密度在80%及以上职工占到了样本量的45.1%,而只有9.2%的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缴费密度为73.2%。 报告表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从制度上已经全覆盖,而且参保人数在持续增长,距离参保全覆盖的目标越来越近,当然难度也越来越大。从调查中发现,覆盖程度最低的主要是年轻人,因此政策选择上应该向这些人倾斜,比如通过改革强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性,增加企业为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的覆盖率。” 然而,在全部调查样本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5.5,其中线上调查数据显示为34.7%。报告分析,“虽然这一数据由于样本的局限性显然高估,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严重滞后。可以说,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应该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短时间内似乎难以破题也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也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结果上来看,41.3%的受访者已经购买了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其中线上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为4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