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保险真的可靠

在现有保障机制不变的前提下,真正为劳动者,特别是极为弱势的低端劳动者,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农民工着想,千万不要鼓吹、强迫将他们纳入养老保险体系,那样做,几乎相当于从他们口袋里抢钱。
对于绝大多数参保者,是两种交费渠道并存,一种渠道来源于个人工资收入,另一种渠道源于用人单位。表面上看,后一种交费渠道似乎与劳动者个人无关,实际上,却肯定会被用人单位列入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劳动者直接获得的报酬额度。如果无需为劳动者承担养老责任,无需将这笔钱交纳给社会化养老统筹机构,其中一部分,乃至全部,很可能作为最直接的劳动报酬发放给劳动者。
尽管将这两部分钱直接发放给劳动者任其自由投资,对于其中部分人,收益率可能远远高过于交给社会化养老统筹机构稳健投资,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其收益率却可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何况也不能完全保证用人单位一定会将这部分钱补加在劳动者的直接报酬上,不能保证劳动者一定会将这笔钱用于投资养老、而不是用在日常花费上,所以才在现代社会形成了日渐成熟的社会化养老制度。社会化养老的源点,在于共同负担、稳健投资、合理分配、实现底线保障,而不是为了单纯增加政府收入、不是为了用于补贴小部分人。收钱不过是手段,合理返还才是目的。
而中国的社会化养老体系,恰好反了过来,成了以返还为手段,以收钱为目的。在人口流动如此频繁、岗位变化如此巨大的今天,多数低端劳动者实际已不可能具备在达到退休年龄时顺利领取到养老金的资格,这资格是以县市统筹为基础构成中国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是必须在同一城市连续交纳保金15年以上。看《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提供的数据深圳1987年起允许非户籍人员参加养老保险,15年后,能够享受养老待遇的仅有100多人。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非户籍人员在深圳参加了养老保险,然而用这样一个分母托起100多人的分子,却肯定构成特别触目惊心的对比。
在顺利领取养老金无望之际,参保人员可以取回养老金帐户中由个人支付的那一部分,如《人民日报》报道在珠三角,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潮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仅仅是个人支付部分而已,而用人单位支付的那一部分,等于无偿捐助给了所在城市的养老统筹帐户。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