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怎么买?保险小白必看干货!

经常听到有人这么问我:
“重疾险该怎么买才不会踩坑呢?”
“有没有性价比高的重疾险推荐呢?”
“重疾险买到70岁,还是买终身?”
……
对很多人来说,想买个重疾险,真的太难了!
重疾险的种类繁多,保障条款又晦涩难懂,产品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一般人看得头都大了。
不用担心!为了帮助大家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我爆肝1个月把自己对于重疾险的理解整理出来!
全文干货!从重疾险的定义、保障、赔付标准,再到挑选规则,我都一一罗列出来了,另附2022年3月产品推荐榜单(后面会持续每月更新哒)。
文章总体分为五个部分,篇幅有点长,需要你耐心阅读,也可以先点赞收藏再慢慢看~
一、什么是重疾险?
重疾险,全称重大疾病保险,只要患上合同约定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赔付一笔钱。
今天,我们从作用、类型、保障内容和赔付条件四个维度来解析重疾险:
1、重疾险的作用是什么?
重疾险很贵,每年的保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呢?
原因很简单,买了重疾险,当确诊条款约定的疾病,且符合理赔条件时,能直接赔一笔钱。
这满足人们对健康险最根本的需求,让患者有钱治病,有钱康复,拥有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
我来分享一个自己身边的案例:
我之前工作的一个女同事,事业稳定、家庭美满,正准备生二胎,但前不久诊断出了乳腺癌。不巧的是她家前年才买了房,手中没用太多积蓄。她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极具代表性:
- 一是癌症治疗费用非常高,虽然医保报销了一部分,但自费那部分金额依然很庞大;
- 二是她因为患癌无法工作,暂时失去了收入来源,但房贷还要还……
这时候,如果有了一份重疾险的保障加持,那她的情况就会乐观很多。
重疾险的理赔金虽然无法解除她本身的痛苦,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甚至免除相关费用给她造成的经济压力,让她能够安心治病。
重疾险本质上是。因为保险公司不会过问保险金的用途,所以这笔钱可以用来弥补患病期间的收入损失,也能用来治病、疗养康复,甚至还房贷车贷。
2、重疾险的分类有哪些?
市面上的重疾险浩如烟海,根据不同的标准,重疾险类型也在变化。
我将重疾险按三种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 保障期限仅为一年,价格便宜,但续保是问题,一旦停售或身体变差就买不到了。即使能买到也需要健康告知,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价格会越来越高。
- 能保障一段时间,保障20/30年或保至70/80岁,价格比保终身的重疾险便宜,但由于只保到一定年龄,所以后期疾病风险不能覆盖,且70岁后是重疾高发年龄段。
- 能保障一辈子,不用担心续保的问题,但保费比较贵。
- 重疾赔付一次后,合同结束。
- 重疾赔付一次后,合同依然有效,经过一段间隔期后,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我做了张对比图:
从保障全面上看,多次赔付重疾险要优于单次重疾险。
多次赔付重疾险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的,一类是的。
- 比如将100种的重疾分为A、B两组,每组50种。在赔了A组中的其中一种疾病后,再患上A组的疾病就不能赔了,只能赔B组的疾病。
- 比如保100种重疾,在赔了其中一种后,再患上剩下的99种中的任意一种疾病,依然能赔。
相较之下,不分组多次赔付比分组多次赔付要好一些。
其实,对于消费型、储蓄型和返还型这种称谓,只是坊间叫法,官方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文对此作出明确定义。
不过,坊间叫法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还是因为好理解,也符合各类产品的特性。
- 消费型重疾险:即患上重疾,才能赔钱。如果在保障期间没有发生理赔,那保费相当于消费掉了,没得赔了。
- 储蓄型重疾险:保障身故和疾病责任,患上重疾赔钱,身故了也能赔钱。这种重疾险都是保终身的,最终一定能赔到钱。
- 返还型重疾险:不但患重疾、身故能赔钱,就算我们平平安安合同到期,保险公司也能返还保费或保额。
3、重疾险保障什么?
早期的重疾险就是得了大病才能赔。
但后来重疾险的保障花样越来越多,得了轻症、中症也能赔,甚至还搞出个前症出来!另外,有些产品可以附加身故责任、癌症/心脑血管多次赔!
虽然保障众多,但最核心的保障始终是重疾、轻症和中症责任。
重疾,指会危及生命,医疗花费巨大的疾病,比如生活中常听见的癌症、急性心肌梗死等。
而轻症、中症、前症都可以看做重疾的早期状态,可以降低重疾的理赔门槛。
如果得了重疾,保险公司就会赔付全部保额;若是单次赔付重疾险,那合同就结束了。
如果得了轻症、中症或前症,保险公司就会赔少点,比如20%、30%保额不等,但合同继续有效。
既然罹患了合同中的病,重疾险才会赔的。
那么,这款重疾险包括了什么病种,自然是很重要了。
早在2007年时,保险行业就统一定义了25种法定重疾,而这28种重疾占到了重疾理赔的95%左右,其它重疾病种多是凑数作用。
因此,在重疾病种上,我们没必要太过纠结。
可能不少朋友都听过,业务员吹嘘自己产品定义更宽松,对投保人更友好。
但其实,最高发的重疾病种都是统一定义的,要是专门挑几种罕见病出来杠,那就没意思了。
不过,旧版的《定义规范》是2007年修订的,时至今日,很多疾病标准早已落后了,已经不符合主流的治疗手段。
所以,2020年监管再次修改重疾定义,明确了一些落后的疾病定义(如较重急性心肌梗死),增加或减少了一些责任,能显著减少理赔争议。
去年重疾新规正式落地,《新定义》将重疾病种增加至28种,且增加3种轻症。
自2021.2.1日起,银保监会规定所有重疾险都必须要包含“28种法定重疾、3种轻疾”,而且疾病定义都是统一的,不存在你家宽松,我家严格的情况!
所以,保险公司在重疾保障上真的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了。
但是,轻中症就不一样了,除了3种法定轻症以外,其他的保险公司完全有权自行设置,所以个别产品会在这上面埋雷。
所以,我们在挑选产品时一定要留意是否包含那些高发轻/中症。我根据过往的理赔数据和核保老师研究,整理出了最高发的12种轻/中症:
这12种高发轻中症的覆盖度越高,我们获赔概率就越高。
另外,重疾险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责任,比如身故、癌症多次赔等;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保障;若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加上。
4、重疾险怎么赔付?
首先,重疾险属于定额给付型保险。只要达到理赔标准,就能一次性给付一笔钱。
比如,你买50万保额,那就赔50万;你买10万重疾险,就能10份叠加一起赔。
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你不差钱,你可以买N多份重疾险。
这里,要提醒大家:重疾险理赔有一定门槛!
我们以法定的“28种重疾+3种轻症”为例,赔付条件基本可以分为3类:
- 确诊即赔:4种;
- 实施了约定手术才能赔:6种;
- 达到疾病约定状态才能赔:21种。
可以看到,只有4种重疾是确诊即赔的,其他要么实施了某种约定手术才能赔,要么就达到疾病约定状态才能赔。
我们来看看实施了某种约定手术才能赔的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它的理赔条件为:
当然了,设立这样的理赔门槛,并非是保险公司为难大家。
事实上,能被称之为“重疾”的,必须是治愈难、花费高的疾病。
试想一下,若是得了小病小痛,都能拿到高额理赔款,那重疾险的赔付率也就极高;而保险公司为了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肯定会大幅提高保费,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都买不起重疾险。
虽然重疾的理赔很高,但保险公司推出的轻症、中症、前症就能降低了理赔门槛。而且,轻症、中症和前症赔付过后,合同依然有效,以后患了重疾还能赔。
从这个角度来想,重疾险部分病种的理赔标准虽然高,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接下来,在讲如何选购重疾险之后,我这里先为大家讲下有关重疾险的套路吧!躲开这5个套路,就能避免90%的坑了!
二、识破重疾险的5大套路!
先来看一下,重疾险的5大套路分别是哪些:
套路1:“有钱治病,没病返还”的返还型重疾险更划算?
有些朋友总觉得,如果不出险就白交钱给保险公司了,认为“有病治病,无病返还”的产品更加划算,很多业务员也乐于销售这种保费更高的产品。
但是,返还型重疾险真的很划算吗?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30岁的小A想买一份50万保额的重疾险,缴费30年,保至70岁,可他一直在返还与不返还之间纠结……我们以帮他做一下对比:
可以看到,同样是购买50万保额,选择返还型会比消费型每年多交6860元。一个家庭几口人,可能就得多交几万块,缴费压力巨大。
我们来算一算,每年多交这6860元,70岁返还保费30.75万,收益率有多少呢?我们用IRR计算,得出
但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40年后返还的30万,只相当于现在的10万左右,并没有那么值钱。
而且,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返还型重疾险本质上是我们多交了很多保费,然后保险公司把这部分钱拿去投资理财,等几十年后把其中一部分返还给我们,其实收益并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可以把这6000多块用来加大50%的保额,或者用来购买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又或者用来给家人配置保险,这笔钱会花得更有意义。
套路2:拒绝带分红的重疾险!
前面提到重疾险很难抵御通货膨胀,所以就会有些保险代理人会给推销“分红型的重疾险”。
分红型重疾险,实际上是“分红险+重疾险”的组合。
也就是在承保重大疾病的同时还具有分红功能,是一种兼保障与收益的保险。
然而,这种保险没有想象中美好!
因为分红型重疾险没有保底收益,分红是不确定的,可能当时给你演示的是一个利率,但是最后拿到手的并没那么多,只能拿到保底。
我建议第一次买重疾险不要去选择这类产品,应该先尽可能把保额做高,来转移重疾带来的风险。
想要获取收益的话,单独去买理财产品吧!
真的真的真的!不太迷信保险公司的收益演示,尤其是香港对收益演示监管松,不少保险公司会倾向于用高收益吸引客护,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保障的。
套路3:重疾险病种越多肯定越好?
你有没有听过保险代理人说:我这份重疾险,能保障一百多种病,从头保到脚啊……
但是保障病种多,不代表保障一定会更好!
前面已经提过,现在银保监会强制要求所有在售成人重疾险必须包括28种法定重疾,若有轻症保障的也需要包含3种轻症。
根据历年各大保险公司理赔报告来看,这些高发重疾已经占据95% 以上,尤其是癌症、心梗、脑中风这三种疾病,更是占到了理赔的60%-90%。
当然,保险公司也会在这些高发疾病的基础上,也会附加其他疾病,甚至加上一些罕见病滥竽充数,比如埃博拉病毒、疯牛病等。
实际上,有些保障并不实用,因为我们患上罕见病的概率真的很小;而且重疾险保障的疾病越多,保费也会有一定的增加,
所以,大家真的不必过分纠结病种数量,绝大多数保障的病种数量都是足够的。
套路4:大而全的保险更全面?
有的朋友在保险代理人的推销下,买了一张大而全的保单——就是一张保单,既保重疾,又保医疗,还保障意外和寿险。
很多人买完之后可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大品牌、保障全、所以贵。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找了一款高端著称的产品,简单数了一下居然包含了12种保障:
轻症保障(赔 1 次)重疾保障(赔 3 次)
首次重疾豁免保费
特别关爱金
疾病终末期
老年长期护理金
身故保障
全残保障
意外身故
意外伤残
自然灾害身故
自然灾害伤残
看着很齐全对不对,但是12种保障不代表能赔12种风险,因为很多保障都是共用保额的:
比如重疾、身故、全残、疾病终末期,只要赔了其中一样,其他就不再赔付了。这种大而全的产品还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就是捆绑销售的东西太多了,定价不透明,普通消费者很难去进行对比。
总之,这种大而全的保险不仅各项保障都不够外,还因捆绑销售,定价也不明确。
要知道,如果我们单独购买四大险,在同样的保障下,可以省一半的钱!
套路5:保费倒挂!
所谓保费倒挂,简单说就是
通常给家里老人买重疾险时,就特别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比如某安的平X福21,55岁男性购买30万保额,每年要交2万多元,20年一共要交40多万。
也就是说,我们交40万保费,就只是为了生大病时,保险公司能赔30万重疾保险金?!!
这样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大家如果是给父母买重疾险,一定要注意保费倒挂的问题,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消费型重疾险。
或者,购买防癌险、医疗险或意外险,也能解决很大的问题了。
三、重疾险怎么挑选?
当你对重疾险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开始试着为自己挑选一款合适自己的重疾险了。
重疾险是四大保障型保险中的“老大”,因为保费比较高,所以我们选择时应该慎重一些;不要一上来就开始选产品,而要先从思路入手。
下面,我将重疾险挑选思路列举出来,大家可以照着一步一步来DIY自己的重疾险。
第一步:确定保额
我发现,很多朋友买重疾险的时候,都存在一个问题:
要知道,我们买重疾险就是为了弥补得病期间的经济损失,所以保额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是挑选重疾险的首要考虑条件!
须知道,重疾的治疗周期通常比较长,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才能痊愈。
试想一下,你两三年无法工作,而重疾险只赔你十几万,够你还房贷车贷吗?够生活费用吗?
而且,重疾险的保额太低,也无法转移大病带来的经济风险。
以癌症为例,目前的平均治疗费为30万左右,如果只买10万保额,能顶什么用呢?到时候,依然要向亲友借钱、甚至网上周抽治病……
所以,重疾险的保额,一定不能买太低,低保额不如不买。那么,保额到底多少才够用呢?
目前来说,一般城市的重疾治疗费用平均在30万元左右。所以,我建议
如果是在一线城市,花费会更多,收入损失风险更大,保额建议至少要50万。
第二步:筛选健康告知和职业限制
重疾险到底买不买得了以及核保结果,也是我们挑选产品的一大考虑因素,如果能标体承保那是最好的。
每个重疾险产品的健康告知和职业限制都是不一样的,购买前一定要看清楚。
重疾险属于健康保险,健康告知比较严格。若是健康告知通不过,就没办法再买保险了。其实,
一般会有以下几种结果:
- 也就是正常承保,保障和价格都不变。
- 加费就是多交点钱,该保的都会保;除外是把某些特定的保障剔除不保,比如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朋友买保险,甲状腺癌被除外了。
- 有些疾病风险还不明确,可能要进一步检查,或者过一段时间再核保。
- 想买保险,保险公司却不卖给我们。
不少疾病想买保险会比较困难,我建议大家多家尝试核保,择优录取面对延期、拒保等不太理想的情况,我们建议大家不要气馁,可以多尝试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
如果多家核保,依然暂时买不了,建议大家不要再死磕重疾险,可以考虑健康告知更宽松的产品,比如防癌险和惠民保产品。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_副本.jpg)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