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买的医疗险这不能报、那不能报,被坑惨了”。 深蓝君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一些医疗险存在误解,只要我们懂得了其中的门道,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 那么医疗险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很多人认为,保险时间越长越好,最好能一次性买到可以保一辈子的产品。很多产品为了迎合这种消费者的内心,经常会在宣传页面上这样写: 看到这个宣传页面,很多人就觉得,买了可以一直保到100岁,但大家要认清一点:可续保至100岁≠保证续保至100岁。 目前市面上的医疗险大多都是一年期的,买一年保一年,只有少数最多20年保证续保,但也会因为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历史理赔情况或者产品停售等原因,而不能续保。 深蓝君建议,一定要先购买国家医保,再去选择一份续保条件好的百万医疗险。 很多人一直记得,“买保险就是买保额”这句话,但是,对于医疗险来说,高保额实际意义并不大。 无论保额多少,医疗险遵循的是损失补偿原则,花多少报多少,报销的费用不会超过你的医疗总花销。 并且,常见的医疗险都是在公立医院的普通部才能报销,一般一年最多也就是几十万的医疗费,所以,不能说500万保额就比100万保额好。 挑选医疗险,不能只看保额,还要关注保障内容和续保条件,综合来评判。 不论是国家医保还是商业医保,都会存在一定的免赔额。但是为了迎合市场竞争需求,一些保险公司也会推出0免赔额的医疗险。 0免赔额看似很诱人,但是相应的,保费会更高,因为它的理赔门槛低。 而且,经过验证,0免赔的医疗险稳定性都不好,没准第二年就停售买不到了。 然后像百万医疗险这样的,有1万免赔的设置,相应的提高了理赔门槛,为保险公司降低了赔付压力,所以这类产品更稳定。1万以内的费用相信大家都有能力承担,百万医疗险是为了防御大病风险的。 所以,并不是免赔额低的就是好,不要片面地看待问题。 大部分的医疗险都不保障普通门诊,因为去普通门诊看病的概率非常高,如果感冒这种小病都要保险公司理赔的话,保险公司的理赔压力会非常大。 就算有的保险公司推出了“门诊医疗险”,但是和住院医疗险相比,这类产品的保额低、保费贵,不划算,小病小痛我们大多人还是能负担的起的。 我们买保险,其实就是想把我们不能承担的大额支出转移给保险公司。像百万医疗险,虽然不包含普通门诊,但是可以报销特殊门诊、门诊手术和住院前后门诊,可以帮我们承担大头的医疗费用。 所以,并不是能报普通门诊的医疗险才是好的医疗险。 不是我们买了医疗险,随便去哪家医院看病都能报,医疗险对就医医院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大部分的医疗险规定的都是二级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部,不包括疗养院、护理院、康复中心、戒酒或戒毒中心、精神心理治疗中心等。 假如我们买的是一份普通的医疗险,看病的时候去了私立医院,那么是不能理赔的。 所以,在买医疗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规定,知道哪些医院是可以报销的。 保险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医疗花销都能报。一般来说,这两种医疗费用不能报: 1、既往症无法报销 既往症是什么?通俗的讲,包含三点: 已经生了病,还没治好的; 生了病没有根治,经常反复的; 虽然没有严重到去医院,但是已经出现了某些症状,可能随时需要治疗的。 保险公司为了防止得了病,再去买医疗险获取赔偿。不过,对于那些经过诊断治疗,已经完全好了的病,只要符合健康告知,正常投保后,后续再生病也是可以报的。 2、不是“必须且合理”的费用,无法报销 比如,小王因骨折住院治疗,为了好的更快,小王的妈妈给他买了很多营养保健品,那么这个营养品的费用,不属于“合理且必需”的药品费用,不能报销。 营养保健类、美容减肥类、康复理疗等医疗费用,都无法报销。 总之一句话,生病了,谨遵医嘱。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一般不会有太大纠纷。 医疗险虽然有坑,但我们只要了解其中的套路,是可以避免去踩这些坑的。 深蓝君还是要提醒大家,在购买医疗险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细节,对保险合同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避免理赔纠纷。一、误区:医疗险可以保到100岁
二、误区:500万保额比100万保额好
三、误区:0免赔额比1万免赔额好
四、误区:能报普通门诊的才算好
五、误区:哪家医院都能报销
六、误区:只要生病住院,什么都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