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网红大祥哥因轻信朋友被骗1249万,冲上热搜,掏空了三代人的积蓄,卖了车,仍负债几百万。
镜头前的大祥哥,强忍苦笑说出“再拼2年就能翻身”。
可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不幸被骗光身家,很难再翻身...
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普通人,没有高收入,没有退路,剩下的只有被碾碎的人生。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高发诈骗方式,也会总结出应对方法,希望所有人都能往下看完,因为,它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相关。
总有人说:“只要不贪便宜,骗子就骗不到我。”
但现实是:只要生活在社会里,要用手机、要接触人,就不可避免会碰到骗局。
很多旁观者评论“被骗是人蠢”,这其实是误解,很多受害者所遭遇的骗局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未在其中很难体会...
说真的,今天分享的这些骗局,有很多看得人心里发麻:
1、AI诈骗,亲妈都认不出的【假替身】
AI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江苏王阿姨接到“儿子”的视频电话,画面里“儿子”满脸焦急:“妈!快转40万救我!”
亲戚都说这是诈骗,可亲儿子电话打不通,她还是转了钱。
事后才知道,骗子用AI换脸+拟声,造了个“假儿子”。
骗子最爱利用大家对亲友的感情,催促立刻转账,因为怕当事人联系上了亲友。
凡是焦急万分,10分钟都不能等的,都很可能有诈。
2、信息裸奔时代,骗局剧本定制化
很多朋友还没意识到,咱们的信息几乎透明了,买票、购物、办证、招聘等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
某位网友在找工作,假人事与他在沟通后,称要先进行线上培训,前两次考核通关,他共获得了180元的报酬,但第三次时他被诱导扫码,不幸被诈骗19.6万。
骗子的剧本还会有很多样,比如冒充公检法、银行或金融平台客服等。
孙女士接到facetime“警察”的视频,穿着警服,称涉及“李燕”洗钱案。
让她立刻赶去老家公安局,视频看到的就是派出所场景,接着让她下载“某会宝”软件,指挥她去提高转账额度,最后55万积蓄被骗光。
而且,就算账户没有钱,也依然可能被骗。比如,骗子会冒充平台客服,诱导人贷款,再把贷出的金额骗光。
3、杀猪盘骗局
骗子一般通过相亲、交友等方式认识,并给自己编造完美又有钱的身份,再与人发展成朋友、恋人,这个过程叫“养猪”。
等感情深了以后,就会开始“杀猪”,以投资、买房、结婚等借口,达成目的。
前一阵上热门的深圳刘佳,谎称以结婚为目的,让30多个男朋友买了同一栋楼的房子,之后再分手消失。
无论何时,大家对网络上认识的人都要有警惕心。
4、杀熟骗局:伤得最深的往往是自己人
还有人觉得,那我不接触陌生人,只和熟人打交道,不就行了吗?
事实上,熟人也可能会骗人:
我们公司就有这样的案例,同事的妈妈,被20多年的好友拉投资,好友称投了好几年都没事。虽然同事阻拦了,但妈妈还是偷偷投了10万,结果暴雷了。
更揪心的是,一旦被骗,资金转出去后就被团伙洗走,很难再追回来了。
那有没有办法,能防范这些骗局呢?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案例,有些真的人看得背后发凉。
针对各色的网络诈骗,我总结2种应对方式,能帮我们将风险大大降低: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下:
1、下载反诈APP,多了解不同诈骗案例
常见高发类的套路,我帮大家整理在了下方:
上面这些套路真的很常见,其中的防骗策略也仅供大家参考,毕竟骗子也会与时俱进,骗局也会一直存在。
因此,建议大家还可以将资金分散放,避免所有积蓄都放在银行卡或是灵活度很高的理财产品里。
2、积蓄分开放,降低风险
我们可以将资金放在不同的地方去打理,就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资金不要只放在银行卡里,太灵活而且收益也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打理起来,分开存放。
比如短期用不上的闲钱,可以购买一些国债、有赎回时间的理财产品等,万一遇到骗局也没那么快能拿出来。
再比如说养老的钱,可以拿一部分放到养老保险里。
既能保证一辈子有钱领,又能把资金锁死在保险里,除非本人提交退保申请书,否则骗子无法通过密码、验证码领走我们的钱。
下面,再给大家分享我们同事C姐的案例,她的妈妈之前被骗买了高价保健品,在这之后她吸取教训,将妈妈手头的养老金重新安排规划了。
C姐的妈妈和很多中老年人一样,平时热爱养生,各种付费课程、养生用品都会买来试试。
但C姐发现,妈妈的养生,有些过头了,2万多的鹿心丸,眼都不眨就买了。
网上去搜,C姐发现:再好的鹿心丸,一般也就几百块。可妈妈始终念叨着“一分钱、一分货”。
在听说身边有人被养生骗局圈走百万积蓄后,引发了C姐的担忧。
她结合家庭情况和风险评估规划,征求妈妈的同意后,帮妈妈将养老钱,分成了3份:
将积蓄分作三部分后,C姐会放心很多,不用担心哪天妈妈“被忽悠”又买了不值当的保健品。
就算真的有一天,现金不幸被骗了,但大半养老金都锁在了保险里,不会对家庭造成致命打击。
更重要的是,这三份资产都是在妈妈自己的名下,能给妈妈安全感,妈妈也很期待60岁后能拥有双份退休金的生活。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股市的风险本身是非常大的,如果你不了解股市,不建议轻易模仿,对于不懂的朋友来说,这部分钱建议放在更安全稳妥的地方,比如国债、货币型基金里等。
普通人与诈骗团伙的较量,其实不是智商的博弈,而是信息差与心理防线的拉锯战。
守住钱袋子的关键,或许只有三句话:
“慢一步”:骗子最怕你冷静。AI换脸视频、亲友紧急求助、航班退改签……所有“急迫转账”剧本,都经不起一个电话的核实。
“分开放”:养老钱、救命钱,别只存在银行卡或灵活理财里,像C姐妈妈那样,40%锁进保险、30%稳存银行、30%灵活应对,即使遇骗也不至于“一夕归零”。
“多聊聊”:把反诈案例当家常话,要教会家人们,“陌生链接不点、验证码不说、转账先问亲人”。
大家可以将本文转发给亲友,认真看完就能避开绝大多数的诈骗,让骗局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