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跟我吐槽:给爸妈买保险真不容易。
要么爸妈觉得“谈保险不吉利”,打心底里排斥;要么总觉得“花这钱不划算”,精打细算半天还是舍不得;
更麻烦的是,爸妈年纪大了,忘了以前得过啥毛病……
说来惭愧,我自己干保险五六年了,按理说早该给爸妈把保障配齐,结果因为各种原因直到今年才着手。
今天就想跟大家掏掏心窝子,聊聊我给爸妈买保险的那些事儿,顺便分享点实实在在的经验。
虽然天天跟保险打交道,也清楚这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但给自家爸妈买保险这事儿,我还真就拖延症犯了。
直到今年接连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很后怕。
老家有个叔叔,跟我爸年纪差不多,快60岁了。7月初那阵突然发高烧,还一个劲儿咳嗽,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觉得就是普通感冒发烧,扛扛就过去了。
哪成想,才三四天的功夫,病情急转直下,直接发展成了重症肺炎,住进ICU,还上了ECMO。
光ECMO开机费就5万,加上ICU每天的监护费、药费,一天下来好几万就没了。
可这叔叔除了新农合,啥保险都没买。新农合报销有上限,很多进口药、特殊治疗项目都报不了,家里本就没多少积蓄,为了治病只能到处借钱。
最后没办法,家人只好去网上众筹,可筹款还没到账,人就没了……
另一件事,就是我爸自己的亲身经历。
前段时间他骑小电驴去买菜,被别人不小心撞了下,手当场就脱臼了。因为他在外地,没有当地医保,怕看病花钱多,就硬撑着说歇歇就好。
后来我和我妈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去医院,万幸没伤到骨头,不然真要追悔莫及。
当时我特别后悔,要是早给爸爸买份意外险,他哪至于因为怕花钱硬扛着?有保险兜底,治病就能毫无顾虑了。
经历这两件事,我是真怕了,给爸妈买保险这事儿,真的一秒都不能再拖了……
我很害怕平时聊天的时候,别人问:你给你爸妈买了什么保险呀?
每次我说还没买的时候,对方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接着就会问原因。
作为一个资深保险人,为什么至今没给父母买保险呢?
一个是我爸妈对保险非常排斥,觉得保险是骗人的,每次说要给他们买,都被残忍地拒绝,再多劝一句就说我咒他们。
另一个原因是,我不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有些疾病需要复查,部分保险需要本人确认才能买,而我在深圳,他在惠州,不好操作。
今年之所以下定决心买,除了前面说的两件事情,也因为父母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身体问题越来越多,担心再不买,就来不及了。
前段时间,我就给他们买了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
我爸妈俩人的健康情况不同,妈妈的身体还行,没啥特别大的毛病,于是给妈妈买的是普通意外险,保障会好一些。
而爸爸问题比较多,有个问题涉及到了健告,看了好几款都无法直接买,只能考虑家庭版的意外险。
这类产品没有健康告知,对身体不好、高危职业的人很友好,价格也便宜,而且还不用经过被保人确认就能买,这点特别适合我,因为我爸本身很抵触买保险。
但是保障一般,比如50岁以上报销比例会下降,至少要2人起投,正好我老公和公公今年还没买意外险,他们三个就一起凑单买了。
而医疗险,健康问询更细致严格,我根本不知道爸妈几十年来都得过啥病,做过哪些检查,他们也没有病历,得过的病不知道具体叫啥,只能说个大概。
要不随便买一份算了?我真的不敢赌!见过太多因为不如实告知被拒赔的案例了。
权衡之下,我给爸妈最终选择了无健告的百万医疗险。
因为我跟老公要负责两边4个老人的保险支出,我们小家每年也要交两三万的保费,压力实在有点大,所以我挑选产品特别看重性价比,价格不能太高。
最终,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我选了这几款产品:
给妈妈买的大护甲6号高龄版保障很好,扣除免赔额后,剩余部分不限社保能100%报销,还能保意外骨折脱臼和住院津贴;
爸爸的小蜜蜂家庭版,超过50岁保障差一些,但我也挺满意了,毕竟要是没有这类产品我爸连意外险都买不了。
而免健告的百万医疗险之所以选蓝医保,说实话我就是看中它够便宜,相比其他同类产品少好几百,保障也挺全面,能报销上百万大病费用。
唯一的缺点就是普通外购药械保障一般,这点我也能接受,我更看重癌症特药。
这套方案是根据我的预算和父母的身体情况定的,不适用于所有人,你可以按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产品。
比如要是爸妈身体不好,预算也不高,无法选择百万医疗险,可以考虑意外险搭配一份惠民保,只需要几百块。
如果爸妈身体不错,预算也比较充足,我更建议,选保障更好的普通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保障会好很多。
如果不知道选什么产品的话,可以参考江南app官方下载苹果 金榜:
【月度更新】江南app官方下载苹果 金榜——2025年往期榜单大合集!
投保的时候要是遇到什么问题,或是对产品不是很了解的话,点击文末卡片找专业的人了解一下。
讲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和经验,其实就想跟大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给爸妈买保险,真的别等。
以前我总觉得“父母身体还行,等忙完这阵再说”,可叔叔的意外和爸爸硬扛的瞬间,让我彻底明白:风险从不会等我们准备好。
我现在看着爸妈的保单,心里踏实多了。
如果你也在为爸妈的保险犯愁,别犹豫,现在就行动起来,哪怕只是先整理下他们的体检报告,都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