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份,监管发了一个《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改革通知》),要对保险业务员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
内容不少,比如收入结构调整、社保补贴、销售能力分级,很多都和“钱”有关。
对此,有些业务员认为是好事,但也有人认为“寒冬来了”,担心收入下降,处罚增加。
此外,虽然改革的是保险业务员,但和保险消费者也息息相关:比如销售误导可能减少、保单不会成为“孤儿单”、理赔时候不怕找不到人...
我做过保险代理人,也做过保险经纪人,现在成为了保险创作者,不吹不黑,想从我的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来聊聊这场大变革。
下面会提到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不针对某个人,也不针对某家公司,只是希望行业变好,走得更远。
这场改革,对保险业务员最大的影响就是收入制度了。
回想起2018年,我在某保险公司做代理人,给自己买了一份重疾险:30年交,每年保费快8000块。
这笔保单的收入,分为首年和第2/3年两部分,首年占大头,后面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想卖出去保险,其实并不容易,就拿我来说,一没有人脉资源,二不会说好话。
曾被很多同学、好友拉黑微信,在小区门口摆摊被城管撵走、在幼儿园门口给家长发传单被保安警告,结果还是颗粒无收……
但我的经理,赚钱要简单很多,年收入在几百万。
这是因为,她的团队有上百号人,这些人每卖一单,她就有一笔收入,此外还有团队保费规模达标的奖励。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当时我身边不少人都在招人,而花心思研究保险条款的却不多。
当初我误打误撞进入保险行业,最大的触动就是保险是一个“有温度”的事业,可以帮助别人,也能成就自己。
但看到这一切,我也挺无奈的,本想成为一个专业保险从业者,最后还是被“增员”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次监管重点改革了收入制度:
1、对于缴费期5年(含)至10年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3年
2、对于缴费期10年及以上的保单,佣金发放时间不得少于5年
3、推动销售利益向直接保险销售顾问倾斜
这个制度无疑利好一线业务员,续期收入增加了,即使今年卖不出去保险,靠着前期积累的客户也能支撑。
整体收入也会提高,因为销售利益会向他们倾斜。
对保险消费者而言,销售误导、“孤儿单”等等,都可能会变少,平时保单保全、理赔也有人帮忙了。
毕竟业务员得让客户愿意续保,才能拿到后续收入,自然更用心服务。
但是呢,当下有一个扎心的事实:保险越来越难卖了。
近些年预定利率频频下调,重疾险涨价上千元,储蓄险收益下降30%以上,延续了十几年的“开门红”,也出现负增长...
如果保险不好卖,光提高佣金比例,作用可能有限。
于是,一些人认为保险业进入了“寒冬”,但我觉得,如果能熬过去,那一定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2015年,监管取消了保险业务员的资格考试,此后考试由保险机构负责。
但为了多招人,有些公司可能存在水分。
我还清晰记得之前考试的情景:
用手机考试,满分100分,我得了96分。身边很多叔叔阿姨,都是别人帮忙填写的,监考老师睁一眼闭一只眼,基本上所有人都能通过。
另外,平时的培训里,主要介绍如何找客户、如何做增员、很少专门介绍条款和健康告知等内容。
有乙肝的同事,花了6000多给自己买了重疾险,他告诉我:问过主管了,说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乙肝,没事可以直接买。
实际上,这份重疾险健康告知明确问到了“乙肝”,这份6000多的保单大概率成为一堆废纸...
如果考试浑水摸鱼,培训避重就轻,那么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等我做互联网保险经纪人时,也遇到过客户吐槽:我碰到的保险代理人,都没我懂得多...
而当下,分红险越来越多,这种复杂的产品,要求保险业务员有着更高的专业水平。
针对这些问题,《改革通知》里面提到了3点,包括建立销售人员分级、实施诚信信息登记,建立佣金薪酬追回机制。
下面拆开说说。
1、销售人员分级
之前保险协会出过一份征求意见稿,准备将保险业务员分为5个等级,如下表:
区分的标准,主要是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培训情况,而不同等级能卖的保险也不一样。
比如想卖分红险,需要大专学历并完成了三级培训学时要求,如果学历更低,也没有其他证书、职称,卖保险的时间最低要满1年。
这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是件大好事。
因为以后遇到保险销售人员,你可以直接来一句:
请问你的销售能力是几级?
如果是1、2级,应该比较靠谱,如果没有等级或者是4级,那还是要注意点。
2、建立诚信档案
这是一个行业共享的诚信系统。
过去有没有销售误导过?有没有被投诉过?有没有参与过退保黑产?有没有搞非法集资?
相关信息可能都被记录在案,行业共享,也会影响到保险销售,比如暂停甚至永久禁止进入保险行业。
那么这种诚信信息,保险消费者能不能查到?也值得关注。
3、佣金薪酬追回机制
如果保险业务员违法违规,导致保险公司经济受损,可以追回佣金薪酬。
但我觉得,造成经济损失的原因,也分要情况。
一些是业务员本身的问题,比如2021有家保险公司总经理,被人举报通过虚假保单套取佣金,涉及金额数百万元,保险公司调查后发布通报,表示部分举报属实。
也有一些,保险公司也难辞其咎。
比如说,某业务员让客户带病投保,结果保险公司拒赔失败,因为客户手里有聊天记录。
但这个业务员可能不是故意欺骗客户,而是没有受到对应培训,或者是主管、经理这么告诉他的。
所以,培训和质检等一系列内控措施,真的很重要,一方面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一方面也能避免保险公司遭受损失。
总而言之,随着收入制度和考核制度优化与迭代,时代变了,有一些人会被淘汰,也有一些人会成长,会更好。
第三个重要改革,围绕行业的荣誉系统,具体如下:
加强对保险销售人员的行为管理,不得宣传仅以保费、收入等为衡量标准的荣誉称号。
这就要提到一个称号:百万圆桌会议MDRT。
想要达到这个称号,主要看保险业务员的保费、收入,比如2025年最低入围标准是73.71万保费。
(2025年MDRT入围标准)
唯保费论,就会有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2021年,保险业内出现了一个特别有名的举报事件,提到保险公司逼迫员工购买273万保费的“自杀保单”,其中170万保费已经交纳。
我的主管、经理们,也经常给自己买保险,目的是达成每月保费和件数指标,业内称为“自保件”。
除了自保件,我同样看过有一些保险业务员误导客户签单。
总而言之,保费多可以代表销售能力强,但不一定能代表专业素质高,对客户服务好,这才要综合考虑其他的指标。
比如前面提到的销售能力等级、从业年限,还可以增加客户满意率,比如续保率、受到的投诉率等指标。
唯保费论英雄,即将成为过去式。
最后我们来聊聊社保问题。
看过一篇研报,提到上市险企的保险代理人月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国的平均线,有些才3千左右。
财通证券:《代理人队伍转型深度分析》
实际上,保险行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我的经理年入百万,当时我每月基本入不敷出,和我同期进入行业的,也差不太多...
而社保方面,也需要自力更生。
法律规定,代理人签的是代理合同,和保险公司没有劳动关系,保险公司也就没有义务缴社保。
我在保险代理人期间,经理说有“六险两金”,实际都是商业保险,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
我当时没有注意这些,也没有给自己交社保,断缴了大半年,后面换工作成为了保险经纪人才续上。
这次《改革通知》里面明确提到:
推动支持保险销售人员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相关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办理居住证等,有力有效提升保险销售人员福利保障水平。
像外卖行业,今年也开始卷起了缴社保:京东外卖,全职骑手五险一金全包;美团外卖,补贴一半养老保险。
保险行业,啥时候能跟上呢?
简单计算了一下,根据2024年年报,五大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在139万,假设按照5000元的缴费基数缴社保,每年社保费用就要277亿...
如果只补贴一半,那也是上百亿的资金了,确实不少。
现在就看谁带头了,只要有公司勇敢踏出第一步,其他公司也会跟上。
另外,这个通知首次提到了“员工制保险销售顾问”,有可能推广吗?
这事情其实也挺难,不少保险公司尝试过执行这样的制度,但最后都放弃了。
一方面是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也不一定能激励业务员提升业绩,个人觉得,只可能在少数绩优业务员身上实现。
不过方向有了,总比摸黑走路好得多。
过去我感觉,做保险的,似乎低人一等。
因为我刚刚加入保险行业时,很多亲戚一度认为我参加了“传销”,我爸还多次劝我离职。别人问我工作,我也不想细说,只是想往高大上的“金融行业”扯。
现在的我释然很多,因为确信是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有温度的事情。
但我还是衷心希望,有那么一天,卖保险的,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受人尊重的称呼,是一份可以挺直腰杆的工作,是一份给他人带去安心与保障的事业。
我也期待,这个《改革通知》,是这一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