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牙日谈保牙:8项目社保可报销;保健修复不在承保范围

对抗全球性低利率风潮 受到金融海啸袭击,许多保户开始心慌,担心保险公司易主的传闻不断,是否会影响自身权益?投资型保单亏损连连,是否该停扣?……等,好几个问号,不停的在心中打转。在金融界闯荡十七年的永达保险经纪人陈月碧协理强调,在乱世投资中,民众只要抓对原则、洞悉内容、掌握商品趋势、做好完善规划,保险将是最佳的理财利器。一般人以为将钱存放在银行“保本保息”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央行降息,银行定存利率从以前五%一路走低,相较之下,强调“锁定利率”,且收益较定存为高的保单,便成为现在投资理财的首选。例如,最近保险公司推出的“增额型终身寿险”,不但保本、保息、增值,还有更多保障,尤其透过时间复利的效果,保额会随着时间而递增,所累积的“保单价值准备金”可以作为自己退休养老金,如同公务人员领“终身俸”的概念般,是现在最火红的商品。 陈月碧强调,面对这次金融海啸,全球股市跌跌不休,近日只要提到投资型保单,投资人就害怕,因此在整个金融市场投资浑沌不明的情况下,诉求保本、增值、抗通膨的“增额型终身寿险”,或是还本型、储蓄型商品,都成为现在热销的明星商品。 不过,她也不讳言地说,在央行急速降息之际,保险公司将全面调整商品结构,许多预定利率三%左右的保单也陆续喊卡,因此,客户不妨抓住这次的时机点,央行未来还有多少降息空间不一定,因此,陈月碧认为,现在购买保单“锁定利率”便是王道。 然而,随着整体金融环境动荡不安,台湾外商寿险市场撤资或出售的声浪不断,不免让人质疑,将钱放在保险公司安全吗?万一保险公司倒了,自身权益是否会受到影响?陈月碧表示,继去年ING安泰人寿被富邦金并购,美国AIG集团也有意出售台湾的南山人寿等消息传出,的确引起不少民众的恐慌,而保户最在意的就是权益问题。为此她认为,保户其实不必过度担忧。 陈月碧指出,依台湾保险法规定,无论是本土或外商在台保险公司,每卖出一张保单,都必须提存“责任准备金”,做为保险公司准备用来理赔给保户的资金,这笔钱仅能用于客户理赔上,不得随便动用,因此保户不必担心。 但又有人会说,感觉上好像有哪些权益受损?对此,陈月碧指出,在保单条款中“明订”的各项规定是绝不会变,如:寿险公司有盈余,分红保单一定要分红等;可能会变动的权益多半是指保单各项“加值服务”的部分,例如:免费提供的拖吊服务、海外急难救助服务,或原先保单有“全球理赔”服务,但换成本土寿险公司,有可能就无法提供。因此,原则上保户所有权益并不受影响,否则金管会不会允许让外资撤资或换手经营。 陈月碧强调,民众不必担心保险公司会倒,即使财务出了问题,也会有其他业者会来承接,承接时保单权益保证不变,万一若没有业者愿意承接,还有财政部撑腰。换句话说,如果万一找不到人接,依现行法令,政府将由“安定基金”介入,介入之后,委托专业人士找买主,直到所有保单都履约为止,因此保户大可安心。 其次,谈到“投资型保单”,相信手头上有这张保单的人都会问:是否还应继续扣款?对此,陈月碧表示,民众不妨回头检视当初投保的理由,是以投资为目的,还是保障需求?或是节税为目的?如果当初购买时,是强调以最少的钱,买高额的保障,相对投资的金额就并不多,而在不景气的环境下,其保障更是另一个重要的保护网,因此她建议,如果在能力范围内,应选择继续扣款。 如果是以投资为目的,陈月碧则建议部分调整,首先,保户应该先厘清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后,自己真正投资的比例有多少,另外,资产比例也应该重新配置。以前理专总是会跟保户说:基金就是要长期持有、定期定额、分布全球就不会亏本,但这样真的就稳赚不赔?陈月碧表示,那可不一定,投资本来就没有保证获利,这点在认知上一定要作厘清。 最近她也发现,大部分的客户是赔怕了,探不到谷底,不确定未来景气何时会复苏,因此很多保户纷纷跑来询问她说:能不能终止契约?对此,陈月碧建议,若选择解约保障就完全没有了,如果保户不想再被扣款投资,但前提又想保留其保障,不妨可做停扣的动作,由于保单内累积的“帐户价值”,其金额还可以延长一段时间支付保险费用,不过,若全部被提扣完,即会视同契约终止,这是保户应注意的地方。 陈月碧说,保户当初购买商品时,是否真正了解所购买的商品内容很重要,如果不善于投资,她还是建议,干脆结束掉这张保单。毕竟在金融业打滚十七个年头,也见证过几次的金融风暴,陈月碧指出,过去看过很多客户,持有基金五~十年以上,但也未必是一定赚钱。加上,现在金融局势不稳,经济何时复苏,没人知道,尤其这次的金融风暴与房贷有关,而房市一向是产业的火车头,主宰景气的兴衰。以日本房市为前车之鉴,一路下来十几年至今还未恢复,房市仍处泡沫化;另一个例子,香港房市在回归中国大陆时,房市一路狂跌,也是花了六年的时间才慢慢复苏,而这次美国供需原理失衡,很多人看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