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业残疾人在保障方面获得怎样照顾

上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在主新闻中心举行,中残联、民政部等相关负责人借残奥会的机会介绍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并就残疾人社保、就业、教育等情况,回应中外媒体提问。
【社保】残疾人逾1/4已就业
问: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目前就业逾两千万,未就业残疾人在保障方面获得怎样照顾?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表示,在残疾人中,有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只有4300多万,目前已为超过一半人解决了就业,但是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其中,城镇残疾人就业434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1800万人。
于法鸣说,6000多万残疾人集中在农村,而农村基本上是自然就业形式。相比而言,集中在城镇的就业问题绝大部分都解决了,没解决的也已纳入到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里,包括失业保障、城市低保。
目前,636万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60多万残疾人享受集中供养和五保供养,370多万人得到政府的救助;扶贫开发帮助1000多万农村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可以说,残疾人已全部纳入社保。
【就业】不按比例接受残疾人违法
问:在残疾人就业方面,如果有些单位不接受残疾人怎么办?
于法鸣表示,不按比例接受残疾人就是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保障法和就业促进法以及残疾人就业条例里都明确规定了违法的后果。
此外,企业应该有其社会责任。于法鸣说,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岗位不适合残疾人,就应当交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政府可以通过该项资金,用来开发其他公益性岗位,给残疾人社保补贴或另外安置他们,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服务。
于法鸣说,当然有些企业宁愿交保障金也不愿意要残疾人,遇到这种情况政府会对其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当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氛围的时候,对这种企业来说,就应该是逐步地跟着走了。”
【教育】残疾人受教育比例不高
问:目前,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7%,近2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请问,对于8000万残疾人的总数,这个比例是否足够高?
“这个比例我并不认为是足够的,在我的观念中应该是能接受教育的就要接受教育。”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先德说,我国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近20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残疾人受教育提供了很多条件。但因中国人口多,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要全部满足适龄残疾人,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孙先德说,今年国家拿出6亿资金投入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建约190所学校。他表示,今后政府也将逐步增加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将来残疾人受教育的比例会得到提高。
【人数】标准调整使残疾比例上升
问:与1987年调查结果相比,2006年实施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残疾人数量有所增长,请问残疾人占人口比例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孙先德分析了3点原因。他说,中国社会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发展,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进入残疾人的范畴较多。此外,交通事故、极个别的医疗和药物事故也使一部分人致残。
第三,他表示,两次抽样调查的标准有所差别,原来是五类,现在是六类残疾人。由于各种原因和残疾标准的调整,使残疾比例有所上升。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