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十条颁布时间

保险新国十条颁布背景
近年来,保险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实际发展中,仍存在整体实力不够强,服务水平不够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国十条的颁布。保险新国十条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呢?以下就是具体的背景介绍。保险业发展成就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5641、4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7万亿元,年均增长17、3%,成为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
2、市场体系快速发育
保险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我国保险机构只有107家,目前已经发展到178家。保险新国十条亟待颁布,从而调整我国的保险机构数量。
3、服务能力稳步增强
农业保险规模已经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保险资金从2007年开始投资基础设施,2013年投资额达到了6789亿元。另外,2013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达到3970亿美元,是2006年的13、4倍。
保险业发展存在问题
1、整体实力不够强
目前我国无论是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人均保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颁布保险新国十条刻不容缓。
2、服务水平不高
在发达国家,保险业在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险渗透到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保险的服务领域比较有限,行业技术手段、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都相对滞后。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诚信形象相对较弱。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也不高。
3、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发达国家普遍将保险作为市场化的社会管理机制,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无论是在认识还是在政策支持上都还不够。全社会保险意识总体淡薄,各方面运用保险机制的主动性也不够强。因此,颁布保险新国十条迫在眉睫。
在以上种种背景下,新国十条颁布。而保险新国十条颁布,有利于弥补我国产业结构的短板,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有利于释放保险服务业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保障社会稳定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而且对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以及防风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十条颁布的具体影响
此次国十条的颁布,对人民群众以及保险行业都有重大影响。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吃住行、养老、巨灾以及医疗等等方面,而对保险业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对于保险业地位的提升。对人民群众
吃住行:车险价格越来越与市场挂钩,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物流保险、演艺责任险等新险种也会得到国家更多的鼓励,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
养老:“减税养老”就是投保人不是投保的每月缴税,而是领取养老金之日再缴税,这是一种幅度较大的税收优惠。
医疗:对百姓而言,政府更多购买医疗服务,也意味着老百姓医疗保障标准和水平将有望提高,这对于大病的救治尤其有益。
巨灾:目前,每当巨灾发生,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主要救助方式就是通过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款。国十条确定的巨灾保险制度,可以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分担风险。
投资:投资渠道的拓宽,一方面可助险资获取优于传统资产类别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可缓解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
三农:对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民心里将更有“底”,农民将可以选择风多的“三农”保险产品。
对保险行业
1、提升了保险业地位
从2006年到2014年,时隔8年,保险业两度迎来“国十条”。时移世易,与8年前相比,保险业的发展已不可同日而语。“新国十条”是2006年“国十条”的升级版,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保险业的视角和站位更加开阔和高远,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新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新国十条”中种种新的概念和提法,都反映出国家对保险业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将直接影响保险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定位的变化。而保险业地位的变化突出体现在,保险业首次被提升至国家治理层面,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这也是“新国十条”的核心所在。可以说,保险业的发展已从行业意志转向国家意志,从过去“保险需要政府”转到现在“政府需要保险”,保险业的地位显着提升。
2、养老健康领域迎来新机遇
作为中小寿险公司的代表,华夏保险在养老、健康领域也已经有所涉足。而此次“新国十条”中也把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放在了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李飞认为,这为保险业在养老、健康领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3、降低农业风险
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是保险业“新国十条”中的又一个亮点。“新国十条”指出,将探索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产品和服务,以及增添风险管理工具,降低农业风险。不仅如此,今后,农民还可以选择到更多的“三农”保险产品,如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森林保险等普惠保险业务。
总而言之,国十条的颁布,意义重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只有扎实苦练内功,切实提升综合经营能力,才能在市场化改革中把握和利用好机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险新国十条解读
保险新国十条的出台透露出诸多政策信息,意味着国家对保险行业的支持将更上一个台阶,保险行业也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砥砺前行,拿出更多更好的成绩。接下来,小编将对保险新国十条进行简单的解读。
税延型养老保险有望提前
通过税收延迟缴纳的激励来筹集养老金,建设层次丰富的保障体系,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个税递延的养老保险。财政部、国客税务总局、保监会、上海市政府为此做了大量研究,保监会作为主要的政策执行主体,在个税递延的制度安排、产品设计、流程等相关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将起到以下作用:一方面,通过延迟纳税的激励政策,可以鼓励社会公众积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养老金,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大大减轻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在我们国家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财政又不是很富裕,社会保险只能是保基本,丰富保障层次、满足不同保障需求的职责可以更多地放给市场。
推动巨灾保险立法
备受社会关注的巨灾保险制度也将迎来突破。保监会将完成一些专项工作,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巨灾条款、费率的厘定,巨灾共保体的筹建等专题性研究。此外,还将继续推动各地的试点工作,为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做好准备。
据介绍,我国将建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巨灾再保险制度。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涉及中央和地方财政、直保公司、再保险公司及相关个人,包括基金如何筹集、如何运用等。
目前,巨灾保险已在深圳、云南楚雄、浙江宁波等地试点。深圳市政府每年出资3600万元为市民购买风险保障,涵盖了台风、泥石流、洪水以及核电保障等15项风险。云南楚雄州的巨灾保险方案已经通过并即将实施,主要针对地震的农房保险,个人自愿投保100元,即可获得2万元的保障。整个楚雄州一年投保5000多万元。宁波和深圳类似,针对宁波地区的地质和自然灾害,主要对人身和家庭财产损失进行保障,一年补偿金额约为3800万元,试点情况势头很好。
险资创新支持实体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保险业发挥长期投资优势,为重大民生工程、国家重点工程等提供的资金支持已达到3.6万亿元。
具体来说,创新险资运用方式,保监会将加快研究制定保险基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力争在今年底出台一些具体办法。

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体现在诸多方面。如通过投资股权债权、企业的并购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金。又如,通过信用保险支持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投资、对外出口,特别是支持高科技的、高附加值的成套设备出口。2013年,保险业为出口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3970亿美元,4.5万户企业受益。
保险业受益于新政策
近年来,保险业经办了26个省、260个统筹地区的大病保险服务,受益人群达到4.7亿,保障水平平均提高10-15个百分点,大病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保险业晒出了大病保险“成绩单”。
目前保险业对养老社区投资接近300亿元,很多省份都有养老社区的试点,如果这两年顺利建成,预计将达到4万多个床位。
保险新国十条的出台透露出税延型养老保险有望提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巨灾保险制度也将迎来突破,保监会将加快研究制定保险基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等诸多政策信息,整个保险行业都受益于新政策,行业获得高速发展。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