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在成都已覆盖全体农民

今年成都农民都有养老保险了故事讲述参保以后收入涨了40元温江区万春镇黄石村5组的张秀云今年65岁了,今年3月以前她平均每月能从土地上获得100元左右的收入。而今年3月,张秀云参加了农民养老保险,从4月开始,她每个月就能领到140元养老金了,现在我每个月都要拿出50元来买肉,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张秀云乐得合不拢嘴。
政策解读社会养老覆盖全成都农民农民与城镇劳动者一样,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城镇劳动者能享受养老等各项社保待遇,但农民却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加上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农民一直沿袭的就业靠土地,保障靠家庭的保障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市出台了《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继将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后,又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实从2004年开始,锦江、青羊、金牛、武侯、高新等中心城区,就已经开始试行与城镇社保制度相衔接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6年在远郊邛崃市固驿镇仁寿村试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将农民从传统的土地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2007年1月5日,市政府按照广覆盖、可转移等原则,出台了面向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且从事农业劳动的年满18周岁人员的《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即日起施行。
这标志着养老保险在成都已覆盖全体农民。本报记者裴睿张全能新闻链接农民社会保险简介2007年1月,《成都市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颁布施行,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凡户籍关系在成都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年满18周岁(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军人除外)及其以上、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可以自愿参加农民养老保险。建立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以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确定养老待遇,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在邛崃优质粮油规模化栽培试点区进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试点。以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为原则,采劝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办法,以邛崃市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30%。温江区进行双放弃试点,主要收入来源为非农产业且生产生活方式基本趋于城市化的农民,在自愿申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后,可进入城镇自主购房或按政府规划要求在全区范围内购买集中居住区的定向安置居住房居住,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及土地附着物等参照征地拆迁安置政策予以补偿。入住安置房以后可以根据双放弃社保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实行个人交一点、集体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的三个一点筹集机制。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