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险”是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具体包括以下五种:
1.养老保险
定义:为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缴费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领取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或55岁)。
作用:确保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
2.医疗保险
定义:为劳动者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减轻因病致贫风险。
缴费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报销范围:包括门诊、住院、药品等医疗费用。
作用:享受医保报销,降低个人医疗负担。
3.失业保险
定义:为失业人员提供临时经济援助,帮助其渡过失业期。
缴费方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领取条件:非本人意愿失业,且已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定年限。
作用:失业期间领取失业金,维持基本生活。
4.工伤保险
定义:为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提供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缴费方式:由单位全额缴纳,个人无需缴费。
保障范围: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作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时获得保障。
5.生育保险
定义:为女性职工在生育期间提供医疗费用报销和生育津贴。
缴费方式:由单位全额缴纳,个人无需缴费。
保障内容:包括产前检查、分娩费用报销,以及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作用:减轻生育期间的经济压力。
总结
五险是法定强制保险,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
缴费比例: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具体比例因地区而异。
作用:五险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