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朋友发现,这几年,家门口的银行正批量消失。
截至上半年,全国已经有210多家银行“没了”,创下历史纪录。
比如,5月内蒙古一天解散了120家小银行;8月初,大连有一家银行正式破产……
这难免让人心里打鼓:我们的存款还安全吗?如果还想去银行存款,得注意啥?
这几年“消失”的银行,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集中在中小银行,今年消失的200多家银行,就有近一半是村镇银行,其他主要是农商行、农村信用社之类。
二是消失的节奏明显加快,2022年到2024年,分别消失了43家、77家、204家,今年估计三四百家了。
那么,银行“消失”到底是咋回事?存在里面的钱,会受影响吗?
其实,银行“消失”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处理存款的流程也不太一样。
这几年,最常见的是:
小银行被解散后并入大银行,个人存款被转移到更大的银行。
比如镇上的小银行解散后,被收编成省农商行的分支,甚至是国有大行的支行,我们到期去新银行取本息就行。
以前小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硬给高息存款利率,现在环境不好,风险堆积多了,合并能提前防范风险,其实是好事。
比较少见的方式是破产,存款主要由其他银行接手兑付。
这些年,至少出现过4家银行破产。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8月初,监管批准了大连金州联丰村镇银行的破产申请。
由于这家银行资产规模只有20来亿,原先的储户无论取钱还是办其他业务,到新的银行任意网点都能搞定,连国家的存款保障基金都不用出场。
其实就算大银行出事,影响也有限。
比如2021年,资产几千亿的包商银行破产了。
而在它正式破产之前,个人存款就由蒙商银行、徽商银行接手,加上存款保险基金进场,最终都能正常兑付。
银行消失通常不会给我们造成损失,但传递着一个重要信号:
以后存钱,不能光比较利率高低,也需要留意不同银行的区别,以及一些存款技巧。
从选银行到资金安排,我们都可以多留些心眼。
想存款,该找大银行还是小银行?
我们每月都会跟踪统计全国70多家银行的存款利率,7月底,村镇银行给出的5年期利率,平均只比大银行高0.8%。点击这里,查看更多银行的存款利率。
而在两年前,这个差距一度达到2%左右。
不过,村镇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我们得亲自到银行网点开户才能存钱。
前几年常常有人打飞的跨省存款,现在利差收缩明显,这样的操作明显划不来,“存款特种兵”也就销声匿迹了。
利率相差不多,要存的本金也不算太多的话,选大银行显然更让我们省心。
存款的钱,怎么安排更安全和灵活?
从2015年起,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
存款保险基金由国家统一管理,定期向国内几千家银行收取“备用金”,一旦某家银行出事还不起钱,这个基金就出手兑付我们的存款和利息。
不过,每次对单个储户兑付,会限额50万。
要是我们手里的钱超过这个数,就有必要分开存不同银行。
如果还想让存款保持一定灵活性,可以考虑阶梯存钱法。
比如手里有30万,平均分成三笔,每笔10万,但是分别存1年期、2年期、3年期。
等每笔存款到期,依次再存3年期。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每年都有一笔存款到期。
不过说实话,即便这些存款细节都能处理好,还有一个躲不开的现实是,在银行存钱想多赚点,越来越难了。
想让手里的钱像存款一样安全,但是又要多赚点,有哪些选择呢?
股票和基金,这些“看天吃饭”的品种首先就被排除掉。
经过一番整理,我们盘点了几类能保证资金安全,又可能比普通存款收益高的金融工具。
以上工具的大致年化收益,都是截至目前的预估范围。
其中,储蓄险收益较高,有2-3%,但这批产品8月底即将下架。9月份的新产品,收益会再降一个台阶。
以上几类产品,也要结合自己的需求打理,万一选错了可能没法中途退出,或者会有损失。
1、几个月或1年后要用钱,在保本的基础上博取高收益。
比较合适的工具是结构性存款,它的本金跟银行定存一样,都受国家存款保险制度保护。
但浮动收益就不保证了,目前主流的产品里,最终年化可能在0.1%-4%。
如果看好接下来的A股牛市行情,或者看好黄金价格走势,可以试试买名字里挂钩股票指数、黄金的品种,在本金不亏损的情况下,有机会博一点高收益
拿招商银行app上的结构性存款来看,就有挂钩不同标的的产品可选:
但有一点要注意,这类产品会拿存款产生的利息去博取高收益,就不允许我们中途赎回。
感兴趣的朋友,买之前记得做好资金安排。
2、只想放三五年,目前收益可以锁定1.7%
最近的三年期、五年期储蓄国债利率分别是1.63%、1.7%,而且比起以前更容易买到了。
9月10日、10月10日、11月10日,分别是后面三批新国债的发行日。
每批产品发售时间都是早上8点半开始卖,有需要的朋友,记得提前定好闹钟去抢购。万一首日没抢到,第二第三天还可以继续碰碰运气。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9月和11月的储蓄国债只能在手机银行APP或者网银买,10月的只能去银行线下网点。
如果觉得储蓄国债的期限太短,可以看看期限非常多样的记账式国债,还有7年、10年、20年、30年甚至50年的期限可买。
由于债券价格跟收益率成反比,趁着最近债市回调,超长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涨到了2.1%。
我们在一些大银行的APP,搜索“柜台债”就能买到各种记账式国债。
3、想放五年以上,收益稳定突破2%
如果手里的钱能放至少5年,投到优质的快返年金、增额寿也不错。
现在买快返年金,5年后拿回保费的7.6%,后面每年还能领到保费的2.5%,而且保费一直在里面不会少。
投保后第9年,这笔资金的IRR就有1.92%,折算成单利超2%。
要是换成买增额寿,收益增长会更快,第6年IRR达1.97%,单利也超过了2%,明显跑赢存款。
而且,我们放在保险公司的钱,安全性也媲美银行存款。
万一保险公司真出事了,监管会批准或指定其他保险公司接管我的们保单,合同约定的所有收益和保障都不会变。
这,是写进《保险法》的要求。
不过需要提醒下,买这些产品一定要提前做好资金的时间安排,如果买完两三年就退保,到时可能会亏钱。
4、如果想放十年以上,能实现下有保底收益,上有收益弹性
这种产品就是分红险,它的收益结构,有点像“底薪+销售提成”的工资,既有保底收益,也有分红收益。
保险公司会拿着我们的保费,去买债券、买股票甚至买黄金等等,然后每年跟我们结算一次。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我们能跟着喝汤多拿点分红收益;万一行情太差,到手分红会变少甚至不分红,但保底收益始终不会变。
目前好的分红险,保底收益IRR可以接近1.8%,加上分红部分,预期长期IRR能超3.2%。
5、想放一二十年后养老,建议买养老年金,退休后年年领钱
养老年金就像一台“现金流永动机”,它能保证我们退休后每年有钱领,活多久领多久,避免“人活着,钱没了”。
除了每年领多少钱写进合同里,受法律保护,它的收益一点也不差,而且越老越赚钱。
虽说目前预定利率是2.5%,但很多养老年金险的长期IRR能超过3%,换算成单利至少5%,这可是能够锁定一辈子的利率水平。
银行批量消失,揭示了一个趋势,小银行的高息时代过去了。
如今想安全打理资金,不能只看“哪家利率高”,更要看它是不是可持续。
低利率的趋势不可阻挡,无论选哪种方式,都建议尽快行动锁定收益。
特别是9月1日起,储蓄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全面下调,收益也会跟着低。
如果有考虑买年金险、增额寿或分红险的朋友,赶在2.5%预定利率的末班车买,未来能多赚几万到几十万。
来不及一一了解对比细节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免费咨询,我们有专业老师,根据你的情况配置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