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柔性退休背后:社保基金百亿缺口倒逼

关于中国是否应当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参见《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38期 重估退休年龄 一文)一波未平,上海市将进行 柔性 退休尝试,使得对延迟退休的猜疑一波又起。而上海社保基金近百亿资金缺口,又使得延迟退休动议扑朔迷离。
记者获悉,一份名为《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下称《试行意见》)从10月1日开始执行,上海市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据此可以 柔性延迟 。
这迅速被理解为上海市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的初步尝试,从而激发了舆论热议。而此前,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官员9月10日的一段模糊表态,中国政府将要延长退休年龄的猜想曾引发舆论一片反对之声。最终,人社部作出目前不会调整退休年龄的明确回应,风波才告一段落。
但不少上海的企业,对此做法并不热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央企某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透露,这一政策对企业内部不同背景的职工影响不同,因而反对和赞成意见兼而有之,且针锋相对,由此增添了执行上的难度。民营企业上海市先达条码技术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马文则对本刊记者说: 实行柔性政策的根源,是社保基金缺口太大,从企业来说,我们不认为这是好办法。
针对舆论的质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人社局)副局长鲍淡如在十一长假期间公开回应此事称, 出台这个试行意见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他强调,本次《试行意见》是对领取养老金问题作出规定,不涉及退休年龄问题。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