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减税之后;买保险是否真不划算?

秦贵克
2.4K
前言:央行不断加息后,居民存款收益明显增加,保险的吸引力是否减少了?“此次加息更多地给寿险公司带来的是积极影响。”“一加一减,一年期实际存款基准利率达到了3.135%,大大超出了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上限。”所以无论加息与否,客户对保障的需求都是不变的。所以,加息预期下,投保人购买分红类保险可规避加息带来的冲击。友邦北京分公司规划师李纪红表示,加息给分红险带来的收益能够让投保人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加息对分红险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加息对投连险中的保守型账户和稳健型账户而言是利好消息,可以增加账户的收益率。

在低利率时代,众多投资者购买保险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于银行利息的回报。央行不断加息后,居民存款收益明显增加,保险的吸引力是否减少了?曾经的寿险利率上限是否该取消?

  “此次加息更多地给寿险公司带来的是积极影响。”南京某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说,目前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六成以上来自分红等投资型产品。因为保险公司的钱更多的会存在银行,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也会有相应提高。

  该负责人表示,对于那些购买了分红型保险或带有分红性质保险的投资者来说,会有利一些,会得到更多的分红。

  对于那些在加息之后左右为难不知如何选择的投资者,业内人士提醒说,保险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保障,不能单纯地比较收益,收益只是保险的附加功能。毕竟,规避风险,在未来享受更多的保障,才是保险的真谛所在。

  买保险可能更省钱

  加息可能诱发保户退保而转投其他金融投资品种。“利息这么高,我肯定不会选择传统寿险。”南京市民贾小姐表示。

  “目前已经进入了加息周期,另外股市的异常火爆,高额的回报使得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上限不超过2.5%的规定,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很容易会得出‘买保险不如存银行划算’的结论,甚至萌生退保的想法。”南京某寿险公司相关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扣除利息税后的3.135%相比寿险利率2.5%的最高上限整整高出了0.635%,短期可能影响不大,长期来看却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由此,摆在保险业面前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对保险产品仍实行价格管制,规定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目前各家寿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只接近这个水平。

  所谓“预定利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或者消费者的回报率。预定利率越高,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则越强,保险公司也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由于保单预定利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置的,利率波动对固定收益的传统保障型、储蓄型寿险产品冲击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保监会也在考虑调高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预定利率调高不仅可以低于银行存款的冲击,还能为投保人省下不少保费。”据坊间传闻,监管层目前似乎有意向将现行的2.5%预定利率上限,放宽到3%到3.5%。

  记者了解到,预定利率一旦调高,购买同样的保障可能缴纳更少的保费:目前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5%,如果一个30岁的男士,投保20年缴费的传统终身型寿险产品,假设预定利率能提高到3%,那么,所交的保费将下降13%左右。也就是说,该男士原来每年要缴保费2700元,调高利率后,该男士每年需要缴的保费将降低到2347元,20年下来将少缴付7020元保费。

  “实际上,目前有部分产品已经变相费率市场化了。”南京某寿险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比如现在很多万能险分红险的产品就通过分红提供超过2.5%的回报率。实际上已经变相部分市场化了。据记者了解,尽管监管部门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时候承诺的保底不能超过2.5%,但是作为投资连结产品,或者分红产品,如果投资收益率达到6%,或者更高10%,仍然是可以分给客户的。

  对保险业是利好

  “中短期的储蓄型产品受到的压力会比较大,如果不具备利率联动的机制,可能会遭遇分流,因为保险产品的利率调整会滞后。而长期性的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这些产品对利率的调整并不敏感,目前加息,以后还有可能降息。”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公司寿险产品占比均以分红等投资型产品居多,对利率较敏感的非分红产品占比很少。公司有60%的投资资产回报率与利率变动方向一致,投资将随息口上升而受惠。属于投资型产品的分红保单会因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增加,而获得更多红利。

  比如目前在银行销售的“主打”万能型产品,均具有投资保底和“息涨随涨”功能,在利率变动时期优势凸显。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购买一般的保险产品,如果在保险期限内,加息次数比较多的话,被保险人的保障会被削弱。而选购分红性质的保险会抵御通货膨胀多一些。

  “一加一减,一年期实际存款基准利率达到了3.135%,大大超出了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上限。”某中资寿险公司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称,这对储蓄替代型且带有返还性质的长期寿险产品,冲击最大。

  但该负责人称,这次调控对保险业投资收益则意味着利好,“不但会带来占保险总资产近30%的银行存款收益的提高,还会带动债券市场投资回报率的走高。”

  新产品卖不出去?

  “不可否认,在市场利率逐步升高的情况下,非投资类寿险产品,尤其是具有返还性质的长期寿险产品,一是新产品有可能卖不出去,二是老产品有可能面临退保的威胁。”该负责人称,在实际存款利率达到3.135%的情况下,这类产品再依靠2.5%的预定利率上限产生的回报,其竞争力已经非常弱,客户计算损失后,有可能产生即使退保作其他投资也会维持比现有回报率更高收益的念头。

  “当然,保险公司也会出台相应动作,如加强赠送内容或增加其他增值服务,以挽回这部分客户,尽量不使其退保。”该负责人称。

  记者获悉,习惯了加息的保险业,对加息带来的不利影响,也都有了应对的招数。

  据江苏商报了解,目前南京各家保险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投资理财型产品的开发力度。同时,寿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也已将升息的可能性考虑进去。有的寿险公司还将“降息、加息的影响”写进了保险条款,一旦利率变化,保险费率将自动升降。

  但对于市民片面追求“向保险要收益”的做法,业内人士提醒:“保险毕竟不同于一般金融投资品,其本质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投保人应树立长期保险保障的观念。而无故退保也会给保户自身带来很大损失。”

  ■相关链接,加息周期下三招买保险

  招数一:保障产品该买还得买

  保障功能是保险最本质的特性,任何时候都是放在寿险营销第一位的。所以无论加息与否,客户对保障的需求都是不变的。尤其是在加息可能会影响到固定收益类寿险产品实际收益的时候,保障类产品的稳定性就更显得可贵。

  所以,一般而言,对于以保障需求为主的客户而言,保障类产品该怎么买还怎么买。

  光大永明保险首席理财规划经理周蓉表示,真正有保障需求的人没必要去等,因为加息对保障类产品影响最大的只是储蓄型保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选择与浮动利率挂钩的产品,没有必要等加完息再购买,否则,年龄越大对客户越不利。

  招数二:利用分红险规避风险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寿险产品都是分红型的。因为分红型产品有一部分资金是投资于银行存款的,所以其收益是与利率挂钩的,分红类产品与加息之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加息意味着保险公司可用于分红的收益也会增加,会使投保人的收益相应提高。所以,加息预期下,投保人购买分红类保险可规避加息带来的冲击。

  友邦北京分公司规划师李纪红表示,加息给分红险带来的收益能够让投保人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加息对分红险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如果客户把养老的钱放在银行则可能被花掉,而放在保险账户中就相当于强制储蓄,不会随便被动用。

  招数三:考虑购买投连险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旗下的投连险产品销售势头很好。加息对投连险中的保守型账户和稳健型账户而言是利好消息,可以增加账户的收益率。保守型账户可在保证已支付保费安全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的利息收入。

  加息对激进账户部分影响比较复杂,主要视保险公司购买基金的种类与投资渠道,因为加息对各类行业、各类公司在股市的表现都会产生不同影响。但是目前股市处于一种震荡的过程,有相当的泡沫成分。当股市整体水平下跌时,此账户也不会幸免,只不过下跌幅度要远小于股市。因此,在加息预期下,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可考虑购买投连险产品。

- THE END -
字数:4814
来源:转载
【免责声明】作者在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 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hegui@zhuanxinbaoxian.com。
热门产品榜
重疾险
意外险
医疗险
寿险
储蓄险
大力水手
核保友好、有机会享更优费率
80851
超级玛丽13号
同种重疾二次赔、核保宽松
80151
达尔文11号
可选疾病额外赔、癌症/心脑血管
79523
i无忧3.0
大保司、核保宽松
69852
阿基米德
重疾补偿金、大公司品牌
69025
哪吒1号
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891
超级玛丽真多次
可选重疾额外赔80%、重疾多次
68741
完美人生7号
女性特定疾病保障、癌症保障好
68542
妈咪保贝爱常在
重疾保额高、恶性肿瘤赔付间隔短
68045
青云卫5号
重疾额外赔60%、少儿特疾赔付
68005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您想咨询什么险种?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年金险(终身寿)
帮我定制
免费预约
我同意接受[个人信息使用授权]。 您提供的个人信息用于我司后续致电进行保险产品介绍及投保协助,我们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其他用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