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形势严峻与意外保险的发展

从1955年起,伴随着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的兴起,合作医疗在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建立,“到70年代末期,医疗意外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合作医疗是一种效益成本很高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比基于一国收入和教育所测算的数值要高十多岁,而医疗卫生开支占GDP的比重比预测的数值低近一个百分点,因此被世界银行列为“更好的结果,更低的开支”这一类国家。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在一些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医疗卫生指标中的权重很大,因此世界银行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肯定,事实上也是如此。合作医疗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以及有效保障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 8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对农村中原来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集体积累减少,个人收入增多,原有的合作医疗在基金筹集、管理体制及乡村医生报酬等方面都与现实的经济状况不相适应,使合作医疗失去了组织和经济依托而趋于解体。
众所周知,在城乡二元体系下,农民长期以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牺牲。然而1991~年,政府农村卫生预算支出仅占政府卫生总预算支出的.9%,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额中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仅占.4%。2000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医疗费用比重为60%左右,而农民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却高达90%。事实上医疗卫生的不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隐忧,坚持城乡医疗保障的协调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新品测评


保险方案



热门文章


_副本.jpg)

先生
女士
获取验证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