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岁的某一天,AI管家用轻柔的音乐唤醒你,窗帘自动拉开,地板已调至最舒适温度,下楼时,咖啡按你喜欢的口感制好……
图源:《黑镜》截图
科幻剧《黑镜》里的这个名场面,如今可能真要实现了!今年初,就有款类似的“AI中枢管家”,在日本卖爆了。不去养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在家靠AI养老,可行吗?
之前我们讲“养老机器人”时,就有朋友留言说,养老这方面,真该多看看日本。
确实,不管是养老机器人、智能养老家居,还是现在国内热议的“闺蜜团养老”、跨代同居、时间银行……日本很多年前就开始流行了。
这些“新型养老”方式,后来都如何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日本的经验,也讨论下,作为普通人,能借鉴些什么。
这种养老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攒够多少钱”,也能安心养老。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人人平等。
刚退休时,付出时间照顾其他高龄老人,攒“时间币”,上年纪了,用“时间币”换取别人的照顾。以老养老,不拖累子女。
日本早在1973年,就有了“劳力银行”VLN义工组织。政府助推后,全国开通,服务也扩展了,除了养老,也能用“时间币”兑换带娃、照顾月子等。
他们的模式,并非直接把时间当“货币”,而更强调“爱与信任”,提倡“把时间花在助人上,就是人生的意义”。
图注:日本时间银行NALC提供的帮助
但纯靠公益组织,这种模式很难成为主流。
问题1.过于依赖“共同价值观”
并非人人都认可"时间等价"。有人觉得,做饭一小时,比扫地一小时价值高。但也有人觉得,不管做啥,只要花了时间,就都一样。
这也就注定了,只有“志同道合”的人,能走到一起。比如刚提到的VLN,就认可“时间等价”,但只做小规模互助。
而另一家规模较大的NALC,则可以用钱买时间,也能用时间换商品折扣。但这样一来就变味了,失去了时间银行的初心,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少。
问题2.延迟退休,抢走了一部分“劳动力”
日本延迟退休+鼓励老年人就业,近40%的日本公司里,都有超过70岁的打工人。
时间银行想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但社会也想让低龄老人继续“燃烧”啊。都逮着同一批人薅,这波人打工去了,就没法加入时间银行了。
问题3.无法逆转老龄化大趋势
时间银行提出的“以老养老”,确实缓解了一部分养老压力,但它也没法逆势而行。早期加入的会员,已成为高龄老人,而“新会员”还没招募到。
截至2024年,NALC会员数从08年的2.7万,锐减到了1.1万。
日本的这种变化,国内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不像日本那样,由公益组织单独建立时间银行,而是由政府主导,融入在社区里,号召力更强。
比如,南京的时间银行,依靠社区全市推行,一下就招募到了5万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而且,他们明确拒绝引入物质奖励,关系更加纯粹。
目前,国内推行时间银行的省市不少,但规则不一。就个人观察而言,当前这代退休的人,参与积极性还挺高的,特别是身边的退休老党员们,经常能看到他们在做义工。
也许,国内也会像日本那样,经历一个时间银行的全盛时期。至于更远的未来,就不太好说了,可能会慢慢缩小,也可能会成为社区养老的常态。
日本在2012年,就出现了跨代共居,大学生可以节省房租,独居老人有人照顾,双赢!
但是——
目前,这种养老模式在日本还比较小众,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多的大城市,且最难的环节,就是匹配。
就咱们自己,逢年过节回家,跟亲爸妈还呛两句嘴呢,跟陌生人更是难住到一起去。想找到合适的室友,真比找对象还难啊!
图源:日本跨代同居组织宣传册截图
国内也是同样的问题,19年杭州“朝夕相伴老青互住”项目,一年才配对成功两对,第一对不到一周就散伙了。
后来改成年轻人入住养老院,每月陪老人10小时,就能300元住养老公寓,报名的人一下子多了,竞争相当激烈!
讲真,杭州滨江房价和租金,那是遥遥领先其他区。试点的养老院,还是五星级,房间条件相当好,30平米+独卫,还有小阳台,连我看了都心动,难怪毕业生们挤破头。
图源:央视网报道杭州“多代同楼”项目新闻截图
但目前还没全国推广,因为它很依赖养老院的条件,又不是谁都像杭州这么有钱。2024年,杭州开始试点“社区版”,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几年国内开始流行的“闺蜜抱团养老”,争议还挺大的。女生寝室4个人都能建5个群,年纪大了就能住一块儿去了?
但日本的“个个seven”姐妹团,7个人,平均年龄80岁,一起住了10年。
她们不像寝室那样合租,而是“既独立,又互助”。平时住单间,需要求助时打电话,也有聚会聊天的公共空间。
图源:日本纪录片《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截图
听起来很美好,但她们从一开始就签好协议,“只陪伴,不看护”。其中一人患癌后,就退出了,进了康复院。
国内也有不少抱团养老的报道,比如之前《梦想改造家》里,成都的5位单身姐姐在丽江买下老宅,改造成梦想中的养老之家。
但她们都还很年轻,更像“抱团生活”,而非“抱团养老”。节目里也没有提到,生病了怎么办,不能自理时怎么办。
久病床前尚无孝子,会有“真闺蜜”吗?
都说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家人,若真的有能住到一块儿的,在生命的后半段,携手相伴一段旅程也未尝不可。只是,到了其中一人生病时,继续这段旅程的难度,就会增大许多。
日本作为机器人王国,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全球首款情感机器人——Pepper,按当时汇率,只要1万多人民币!首发上线1分钟就被抢光。
但大家很快发现,它除了唱歌、跳舞和陪聊,其他啥也干不了啊,倒杯茶都费劲。于是在2020年,它被停产了。
图源:官方发布的视频截图
AI兴起后,日本也很快拥抱了AI养老,开头提到的“AI中枢管家”,能在日本卖爆,离不开他们成熟的智能养老家居市场。
而且他们的适老化产品很精细,光洗个澡,就针对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有防滑助浴椅、升降式浴缸和全包围卧式洗浴系统……细节真的做到位了!
这样看下来,独居老人靠智能家居自力更生,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国内目前引入这些的,还是养老院居多,自家改造主要靠个人掏腰包。但以后这些智能设备,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就像手机一样,融入每个人的养老生活。
总的来说,在日本经验基础上,我们还是做了很多改进的,把新型养老的方式,融入在了社区养老中。
对个人而言,跟着政策大方向走,肯定是能保底的,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提前攒下两种货币:
1、"爱与信任货币"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老了之后,都是要依靠别人的,TA或是配偶,或是子女,或是保姆护工,就算有了机器人,可能偶尔也还需要真人。
而现在的人,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越是这种环境,越要主动连接彼此。此刻积攒的“爱与信任货币”,才是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2、金钱
存款要有,毕竟未来的智能养老设备、智能家居……每样都要花钱。
社保能交就交,养老年金也可以备一份,它跟国家养老金一样,能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老后更多一份保障。
有人说,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相信未来老去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提前规划的自己。
如果觉得今天的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你身边关注养老的朋友。